今日(15日)9時23分,在黃海海域,長征十一號海遙二運載火箭(簡稱「長十一火箭」)成功將9顆「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長十一火箭第十次發射,也是首次海上應用性發射。本次任務圓滿成功,進一步驗證了海上發射的可靠性,也標誌着長十一火箭發射邁入「10+」時代。
本次發射的「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由吉林長光衛星有限公司自主研發,包括3顆高分03C視頻星和6顆高分03B推掃星。該組衛星將與在軌的「吉林一號」衛星組網,為林業、農業、草原、海洋、資源、環境等行業用戶提供更加豐富的遙感數據和產品服務。
據航天科技集團火箭院長十一火箭總體設計師張飛霆介紹,本次任務有「三新」,即新軌道、新平台、新廠房。
新軌道。此前,長十一火箭雖然在陸基發射場執行過多次太陽同步軌道發射任務,但在海上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尚屬首次。相較於2019年6月5日首次海上低傾角發射任務,本次任務中,長十一火箭要將9顆重約42千克的衛星送入距離地球535公里的太陽同步軌道,對其運載能力要求更高。
為滿足任務要求,型號隊伍在箭體結構減重方面下了一番功夫。衛星支架如果採用常規的設計思路,採用鋁合金蒙皮桁條結構,重量約為120千克。為了解決運載能力的問題,型號隊伍改用複合材料衛星支架,在滿足剛度強度要求的前提下,成功為火箭減重50千克。
此外,為了適應軌道變化,箭上天線位置也進行了相應調整,靈活適應了測量系統的需求。
新平台。「德渤3號」動力船長接近160米、寬40米,時速為每小時20多公里。在長十一海遙一任務中,它曾作為備保方案,在本次任務中正式從幕後走上台前,擔當大任。相較於海遙一使用的「泰瑞號」駁船,「德渤3號」動力船結構更加細長,在海面上受浪湧影響,船上振動環境條件更加惡劣。型號隊伍開展了大量試驗和深入細緻的仿真分析工作,認為火箭設計可靠,完全能夠適應海上環境變化。
新廠房。長十一火箭首次海上發射任務中,由於海陽港沒有火箭專用的總裝測試廠房,只能火箭與衛星在北京總裝廠對接好之後整體採用「鐵路運輸+公路運輸」的方式,運輸到山東海陽港碼頭。2019年7月,火箭院與煙台市政府等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推進海陽東方航天港建設。時隔一年,建設成果顯著。
本次任務中,海陽火箭總裝廠房正式投入使用。火箭在北京完成部段級總裝後,由公路運輸抵達海陽港,在新廠房裏進行火箭部段對接、整流罩對接、測試等工作。新廠房的投用,也為未來海上發射常態化奠定了基礎。
按照計劃,後續長十一火箭箭上產品將直接在海陽總裝廠齊套,總裝、測試完成後,在較短時間內就可完成發射。全新的流程將進一步縮短發射準備時間,提高火箭快速響應能力,開啟海上商業衛星發射新時代。
(點新聞記者劉凝哲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