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青協一項調查顯示,本港有逾兩成的學生有輕度至嚴重程度的焦慮傾向。香港精神科醫學院院長吳文健今日(5日)出席「香港心理健康研討會2020」接受點新聞記者訪問時表示,近兩年來香港經歷修例風波、新冠肺炎疫情等事件,一些學生面臨停課和父母失業等問題,進而產生負面情緒,預期明年會有更多的學生出現焦慮症狀。他呼籲家庭成員之間加強溝通和諒解,學生亦要做好規劃訂立目標,迎接未來挑戰。
吳文健表示,去年開始的修例風波,許多學生因為與家庭和學校政見不和,產生摩擦,影響身心健康;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又令所有人的生活規律發生改變,一些學生面臨停課和父母失業等問題,沉迷網絡遊戲荒廢學業,更使得家庭關係轉差,爭吵逐漸增多,而復課後學生又要重新適應上學節奏、追趕學習進度、應付考試、滿足父母期望等,導致壓力劇增,進而產生焦慮等負面情緒。「參考03年沙士時的情況,預期明年香港經濟仍要面臨一段下行時間,失業率仍會上升,有焦慮症狀的學生會越來越多。」
吳文健指出,要疏導學生的焦慮情緒,首先家庭成員之間要加強溝通,將心底的想法傳達給家人,減少誤會;其次是相互諒解,父母要了解子女的讀書壓力,子女也要諒解父母的工作和經濟壓力;最重要的是珍惜與家庭成員的互動時間,有計劃的增加親子活動,例如一起做飯、散步等,從而改善溝通及增進家庭成員之間的互相了解和尊重。
至於學生如何自我緩解焦慮情緒,吳文健則表示,很多時候家長和老師對學生有期望,但學生應調整心態,明白學習不只是為了增長知識、應付功課,也是為了面對日後生活的挑戰。此外,學生也應制定學習計劃,合理分配好讀書和休息的時間,增強學習興趣,相信與家長和學校的摩擦會大大減少。
(點新聞記者李斯哲報道)
收藏
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