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護人員在測試傳染病病毒時,相關樣本液體有機會受到污染,構成傳染風險。港大機械工程研究人員今日(8日)公布,研發出嶄新流體操控技術,利用光束操控液滴,達至無污染的高水平運作環境,有利降低前線醫護人員在測試病毒或細菌的感染風險,以及減少樣本在過程中受污染的機會,相關研究成果已在學術期刊《科學進展》發表。
港大機械工程系講座教授王立秋表示,傳染病檢測工作具有高風險,例如伊波拉病毒患者的血液樣本,可輕易滲入皮膚並感染醫護人員,過程中需將患者的採樣細胞破碎,然後過濾並提取病毒的遺傳物質以進行檢測,此一系列操作均以液體作為媒介。然而,液體黏在各種表面上會留下大量殘留物,器皿和操作工具容易被傳染性液體污染,相關醫療廢物具有極高危險性,若處理不當會造成更多潛在感染風險。

王表示,該學系研發的新型流體操控技術,醫護人員可透過光束,以非接觸方式遠程操作流體,流體操控器上不會殘留任何流體,從而降低感染和致病微生物洩露的風險,大大增強測試過程的安全性,減少生物毒性廢物產生。
他又指,新技術適合應用於血液檢測,可降低醫護人員的感染風險,將來只要一小滴血,便可作不同的病理測試,不需再抽取一管管的血液。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