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來論|政府需強硬處理「倖存者偏差」

文/林嘉良

近來,越來越多犯法,或助人教人犯法。例如,很多人若無其事明目張膽的表示自己不依從規矩使用「安心出行」,更甚至設計虛假程式,也有網民幫助一些不善使用手機程式的人使用虛假程式,以避開疫情追蹤,對自身及其他人構成危害。為什麼那麼多人明目張膽的訴說自己犯法,甚至教導他人如何犯法呢?這現象可使用心理學及統計學理論「倖存者偏差」來解釋。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位統計學教授被邀請向軍方提供戰機防護重點的建議。教授發現戰機中彈位置多在機翼,差點誤導軍方把加強防護重點放在機翼上。教授解釋說,大部分引擎中彈的戰機都墜毀了,因此本次統計未能包含該些不能返航的戰機,而該次數據演繹就成了著名統計學理論「倖存者偏差」。

「倖存者偏差」亦可用來解釋為甚麼這麼多人高調宣稱犯法,甚至教人用虛假「安心出行」程式避開疫情追蹤。不難理解,在網上推動大眾使用虛假程式的人並沒有被捕,而其他人見到他如此高調都沒有出事便更相信使用虛假程式真的沒有問題,而實情是,被捕或有犯罪嫌疑者根本不會高調告訴他人,因此此項數據偏差正是「倖存者偏差」,因而導致大眾的行為也出現偏差了。

要解決此問題,就是把被擊落的戰機都計算在內。同樣道理,政府亦應向大眾說明使用虛假程式的後果,以及被捕或被鎖定的人數等等,把整個事實放在人前,自然就可減低大家「犯了法政府都奈我唔何」的錯誤觀感,把香港社會風氣導回正軌。

(作者為香港心理治療總會主席)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來論|政府需強硬處理「倖存者偏差」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