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特別報道|臨時母親猶勝親母 鄧太當了15個小孩的媽媽

 鄧太先後當上15名孩子的「臨時媽媽」,現時照顧的寄養女嬰CiCi是來自少數族裔家庭。(大公報)

不是母親,猶勝親生母親!退休十多年的鄧太,2015年成為社會福利署認定的緊急寄養家長,先後當上15名孩子的「臨時媽媽」。每個孩子,她都用心照顧,每一次寄養結束時,鄧太都是難捨難離。每逢節日,她對孩子們更是牽腸掛肚,至今她仍牢牢記住每個孩子的名字,他們就像親生子女一樣。

「我覺得『媽媽』不一定要有血緣關係才可做到,如果身體好,我願意一直幫人湊仔湊落去。」鄧太說,早前有五歲童被親生父親虐待致死,簡直不可思議!

寄養家長散發着人性的光輝

據大公報報道,鄧太一家住在元朗一間村屋,門外的鐵絲網上掛着幾輛嬰兒車。記者一入門口,便見到雪櫃和傢具都貼滿花花綠綠的卡通貼紙,一幅白板放在門口附近,上面寫着英文單詞。「有小朋友的地方係咁啦!我外孫女貼嘅!」鄧太笑道。

客廳放了一張嬰兒床,床上睡着的是上月中旬來到鄧家的寄養兒童──三個月大的女嬰CiCi(化名)。CiCi來自少數族裔家庭,父母因惹上官非,不便照顧,CiCi只好暫時寄養到鄧家。

鄧太抱起CiCi與記者聊天,CiCi總喜歡咿咿呀呀插嘴打岔,一臉笑容,看得出這個喜歡笑的BB很享受與這位「臨時媽媽」互動。鄧太給CiCi回應,CiCi就笑得更大聲了。

「你都唔知,其實她(CiCi)第一日來哭了很久!」鄧太憶述,CiCi初來時一直不停地哭。鄧太一家人悉心照顧,陪她玩、陪她說話。沒幾天,CiCi終於與這個新家親近起來。

讓鄧太不解的是,CiCi頭幾天居然不想飲奶,「奇怪,她好像不會肚餓!」

鄧太後來終於摸到CiCi的進食規律。她說,「CiCi一般在晨早六時多飲一次奶,一直要待到下晝才願意再飲。」鄧太後來得知,CiCi出世後一直未離開過醫院,護士工作繁重,難以好好兼顧CiCi,CiCi有時喝了上頓,就沒喝下頓,於是養成了少進食的習慣。

第一次幫CiCi洗澡時,鄧太弄出了笑話。CiCi是少數族裔寶寶,膚色偏黑,但腳底、關節之間的皮膚呈粉紅色。「我當時以為關節之間比較乾淨,其他地方污糟些,於是輕輕捽多幾下,捽了幾次都無變化,還有少少甩皮,我就不敢再捽了。」鄧太後來才知道CiCi的膚色天生如此,甩皮也是正常現象,方才鬆一口氣。「有一次CiCi的親生爸爸來探訪,都覺得阿女的皮膚白了很多!」鄧太大聲笑道。

「來寄養的小朋友,我都當親生孩子湊,若沒有這份心,就不應該做寄養!」鄧太參加的是緊急寄養服務,每位寄養兒童在她家中,只會住幾個月至一年。她說,每次別離時,都好不捨得。「每個BB離開那一晚,就覺得屋企好安靜,好空虛。我時不時會望向那張嬰兒床……」

鄧太笑言不敢選擇做長期寄養,皆因害怕離別時控制不住自己。「寄養幾個月我都會眼濕濕,寄養幾年十幾年,要分開,一定會喊到七彩,一定會不捨得孩子!」

慶祝母親節,鄧太帶着CiCi,與丈夫、兒子和女兒舉家去吃自助餐,「一家人開心就好!」她說,「我那些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們,久不久都會返來探我,他們的爸爸媽媽也會在母親節發信息給我,我好開心,這些就是最佳禮物啦!」

甫進入鄧家前院,已看見鐵絲網上掛着幾輛嬰兒車。(大公報)

寄養家庭有愛好過保良局

作為15個孩子的「臨時媽媽」,鄧太坦言,每個孩子背後的故事,都像一本難唸的經。叫她最難忘的一個小朋友,是一個五個月大的男嬰。

鄧太說,男嬰的親生媽媽生下兩個孩子後,竟然都棄養,將男嬰和他的哥哥一併送到保良局。無奈保良局爆滿,只能容納哥哥,男嬰要輪候。結果,通過社會福利署轉介,男嬰送到鄧家寄養。「那一刻我就真的好激氣,點解有人會對自己孩子咁狠心!」

男嬰送到鄧家時,周身濕疹,皮膚「爛晒」,轉介的社工當時對鄧太說,孩子的媽媽不理會這些(濕疹),甚至將哥哥送到保良局後,一次都沒有探訪。

鄧太始終覺得,讓孩子在有愛的寄養家庭長大,比送去保良局好。「保良局裏小朋友太多,工作人員好難逐一兼顧到。」鄧太嘆了口氣,繼續說,「我真的好肉赤那些小朋友,好難過!」

有的寄養兒童則遇上到親生媽媽「粗暴」伺候,十分可憐。鄧太說,有新手媽媽「連開奶都唔識開」,有個年輕媽媽湊BB湊得不耐煩,竟把不到三個月大的BB綁在沙發上看電視,「太過分了,唔好生好過啦!」

寄養家庭奇缺 每月百名兒童輪候

社工余姑娘表示,每月約有100位兒童輪候寄養服務,希望政府能招募「替假家庭」,紓緩對服務需求的壓力。(大公報)

截至2021年3月底,像鄧太家這樣的寄養家庭,全港共有962戶。香港家庭福利會(家福會)社工余姑娘解釋,本港的寄養服務分為兩種,一種是寄養服務,另一種是緊急寄養服務。但無論是哪種寄養服務,現時均供不應求。

參看家福會資料,寄養服務是為新生至十八歲以下、因家庭變故而缺乏適當照顧的兒童,提供暫時的家庭式照顧服務。緊急寄養服務旨在協助因突發事故(如父母突發病入院、去世、入獄、父母離異、兒童受虐等),無法為子女提供照顧的家庭,提供短期的家庭照顧。

寄養時間的長短視各個案的情況而定,由數星期到數年不等,政府每月會發放津貼及獎勵金予寄養家庭作為支援。余姑娘直言,現時社工遇到最大的困難,是寄養家庭缺乏,每個月大約有100名兒童在輪候。「輪候時,有些可以去兒童之家、保良局這類院舍服務。如果這類服務都額滿,只有轉找社區保姆。」余姑娘說,社區保姆一般只返白天,晚上要收工,所以難以照顧到位。

余姑娘建議政府多做宣傳,招募更多「替假家庭」,以緩解寄養家庭的照顧壓力。另外,她希望政府能在寄養兒童的交通開支方面,給予更多的支援。

(來源:大公報)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特別報道|臨時母親猶勝親母 鄧太當了15個小孩的媽媽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