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血痕尚未乾;東三省,山河尚未還……」兒時老師教唱的一首《九一八》,讓「國家」的觀念在他心中萌芽。
「陰公了,淒涼了,日本人來了。」日寇鐵蹄染指香港,在部隊教育、鼓勵下,他毅然入伍,成為情報交通員。
「樹有根,水有源。每個人都應有愛港愛國愛同胞愛民族的初心。」建黨百年之際,他真誠寄語,希望香港年輕人明白「有國才有家」的道理。
「紅星耀香江」系列第二集,讓我們聽聽東縱抗戰老兵陳水粦的故事。
【採編手記:微雨中的軍禮 】
96歲的陳水粦,是這次尋訪東江縱隊紅色記憶過程中,我們見到的第一位港九大隊老戰士。對於訪問一位即將百歲的耄耋老者,我們心中做過很多假設,更藏了幾分忐忑。比如溝通會不會有障礙、老人身體能否吃得消……凡此種種,後來被證明皆是多餘的擔心。
至今記得那日,一路陰雨綿綿,攝製組剛踏進陳家院子,十幾米外陳宅屋門半敞,陳水粦老人獨自立在門口,一見到我們,緩緩舉起右手敬了一個軍禮。晨間微雨的水汽還在空氣中氤氳未散,酸澀的感動突然由鼻腔上湧,濕潤了眼底。某種記者的「職業敏感」讓我們悄悄感歎:這是怎樣珍貴的畫面!作為一個見證者,我深知那是一種非身處當下便無法感同身受的震撼。
在陳水粦家停留的時間,從預想的一小時拉長至兩小時。那些列在採訪提綱上的問題,卻幾乎無需我們宣之於口。他記得十幾歲時老師教唱的那首《九一八》,記得日寇入侵香港那天的混亂與狼狽,記得如何發現和跟蹤上水日本憲兵隊隊長小貞……關於那段烽火連天的歲月,陳水粦能夠憶述的故事、細節,驚心動魄,蕩氣迴腸,他對當下香港社會的關照和思考,也遠遠超出我的預想。
作為整個尋訪的開端,與陳水粦的對話決定了後來的許多事。我不再去憂心如何跨越幾十年的時空,或者如何以深刻的設問來引起深入的對談。反之,面對這些飽經滄桑的老人自始至終敞開的心門、面對他們表達的迫切需求,我學着以一個單純傾聽者、記錄者的姿態,給這些老人更多的表達空間。這,是我們對於一份難能可貴的真摯之心,能給予的最大的尊重。(記者 沐晚)
【《紅星耀香江》特別專題】
編者按: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新中國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在烽火連天的香港抗戰歲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江縱隊,曾用青春熱血護港衛國。在建黨百年這一歷史節點,點新聞《紅星耀香江》專題組尋訪多位東江縱隊老兵,及老兵後人,聽他們講述香江革命兒女的抗戰傳奇,讓愛國愛港的紅色基因、革命薪火在香江代代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