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頂級醫學雜誌《刺針》(Lancet)子刊《電子臨床醫學雜誌》(EClinicalMedicine)發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八醫院與國家呼吸醫學中心鍾南山團隊的聯合研究。該研究針對廣州「5·21新冠肺炎疫情」,結合流行病學和病毒基因組測序技術,首次精確描繪Delta變異株完整傳播鏈、病毒動力學及臨床特徵。
根據研究報告,廣州疫情的起源為荔灣區的一名75歲女子(gz4925),她在過去4周並無外遊紀錄,是廣州第一宗本地個案。這位老婦通過密切的家庭接觸或聚餐而感染另外3人,為第二代傳播。其中,最緊密的家屬接觸者 (gz5002)因重症而入院,而另一名親屬 (gz5087)為造成第三代傳播鏈的主要感染源,該傳播鏈一直蔓延到第七代,共造成159宗感染個案。
結果顯示,Delta病毒可以在10天內達到四代傳播,平均2.5天傳染一代。傳播途徑主要是通過直接和間接近距離接觸,其中共同用餐佔比最高(31.41%),其次分別是家庭接觸(30.13%)、社區傳播(18.59%),以及包括工作和社交接觸在內的其他傳播途徑(19.87%)。
除此之外,Delta病毒株的病毒載量明顯高於野生株,且核酸轉陰時間較長,一些近期的報告指,Delta病毒所含的刺狀蛋白L452R令病毒變得更具傳播性和感染力,感染Delta病毒更容易發展成重症,比感染野生株快2.98倍。
研究認為,及時管控重點場所、在局部地區展開全員核酸篩查等防控措施是十分重要的,因為這樣能更快地找到傳染源並切斷Delta病毒傳播途徑。雖然目前香港暫時本地「清零」,但也應引以為鑒,適時就周邊環境調節防疫措施鬆緊,防範危機。
收藏
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