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港台青年城市印象大不同 團體促加強多元交流互動

「滬港台城市印象」短視頻比賽頒獎典禮今日舉行,圖為香港會場。(點新聞記者李斯哲攝)

「就是敢言」智庫連接上海與台灣,此前舉辦以《城市印象》為主題的一系列活動,包括「滬港台城市印象」短視頻製作比賽及「港台城市印象」民意調查,今日(27日)公布結果。團隊發現香港與台灣兩地青年對相互城市的文化、經濟、社會與歷史等方面的印象普遍偏好,主要透過互聯網媒體獲取對方的資訊,也主要靠去當地旅遊,親身感受當地社會文化建立自己對對方城市的印象。調查發現,流行文化及媒體也對塑造印象有所影響。

在「滬港台城市印象」短視頻製作比賽中,主辦方共選取14組作品在YouTube、Facebook、快手三個平台上播放,共錄得超過50萬人次點擊,最終選出冠亞季軍及三名入圍獎,包括冠軍《阿樂轉型記》,亞軍《基·本印象》,季軍《女王卸甲》,入圍獎則有《大喵的二次元夢》《香港是我家》《香港阿Q》等。

「就是敢言」會長洪錦鉉表示,滬港台三地青年從身邊生活各種元素取材拍攝視頻,具有創新性,再加上參賽者以新穎的手法去拍攝,更顯三地年青人的活力及智慧。「用青年的眼光去觀察三地的城市,除了能夠體現城市的活力、魅力之外,也能夠了解到城市的未來發展軌跡。」

香港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HKSDRI)創辦人朱兆麟則特別鼓勵香港的得奖者,可以继续通过自己的创意,帮助香港想想要如何再出发,如何与台湾、上海等亚洲大城市再次建立联系和交流。《香港阿Q》短片的創作者高松傑表示,希望藉助短片推廣香港的「阿Q精神」,希望三地青年放下成見,彼此勉勵,克服疫情,在大灣區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

「就是敢言」智庫發言人吳志隆。(點新聞記者李斯哲攝)

「就是敢言」智庫同場還發表了《香港、台灣城市印象》的民意調查報告,通過兩地機構合作收集30歲以下青年的意見,共收到2439份有效問卷樣本,包括台灣1231份及香港1208份。調查發現,香港青年對台灣城市的印象主要是「傳統與現代多元化融合社會」及「清新自然的風光」,而台灣青年對香港的印象普遍是「繁華的國際中心」。

在最能代表兩地文化印象的項目中,香港青年認為「飲食文化-街頭小吃」「流行文化-國語音樂」「信仰文化-陣頭宮廟」最能代表台灣的文化印象,而台灣青年則認為「飲食文化-茶餐廳」「流行文化-港產電影」最能代表他們心目中的香港文化印象。而兩地青年獲取城市和文化印象的來源方面,主要是靠親身經歷以及社交媒體。

不過在意識形態方面,兩地青年卻有一些不同,93%香港受訪者認為台灣歷史是屬於中國歷史的一部分,75%的受訪者同意台灣是一個自由城市;而在台灣,有55%受訪者「不同意」香港是個自由的城市,57%的受訪者「不認同」香港史屬於中國史的一部分。

團隊指出,兩岸之間的政府都要關注到一個事實,如果政治過度干預到兩岸三地之間的民生經濟的交流,對彼此解決政治問題並無好處。團體呼籲各方還是要給民生與經濟一個空間,推動兩地青年、文化、旅遊互動,幫助建立正面的城市印象,為解決政治問題創造機會。

(點新聞記者李斯哲報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港台青年城市印象大不同 團體促加強多元交流互動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