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首林鄭月娥今日(6日)公布本屆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政府表示將進一步探討如何更好鼓勵巿民將強積金一筆過資產轉化成退休後定期可領取的年金,為長者提供穩定收入。行政會議成員、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黃國健今日接受點新聞記者訪問時表示,有關建議有一定可行性,不過不應該強制執行。
他表示,強積金屬於打工仔女的個人財產,理應可以自行決定自己財產的運用及安排,包括有部分退休人士會將強積金用於資助子女讀書及置業之上, 因此應該保留自主權,然而,對退休人士而言,將強積金轉移至年金確有好處,不少退休人士並不善於投資,將強積金轉至公共年金可為退休長者提供定期收入,退休人士壽命越長,所得回報就更多,相比之下可謂更安全更有保障。
政府用於社會福利的經常開支由2017-18年度的653億元,大幅上升至2021-22年度的1057億元,四年間增幅達62%,且成為開支最龐大的政策範疇,佔約兩成。黃國健表示,社會持續通脹,政府在社福服務的開支亦需跟隨通脹而增加,這亦是應有之義,現時香港的社會流動停滯,產業過於單薄,導致香港有很多人士到了退休後仍然需要面對的生活問題,可是長遠而言,在大幅增加開支的同時,政府亦需不時檢討,以配合社會需求。
在明年下半年合併普通及高額長生津,劃一採用普通津貼較寬鬆的資產上限,而合資格申請人將領取高額津貼。黃國健表示,新安排減少了門檻限制,方便長者申請,香港社會老年化問題日益嚴重,政府需要加大力度支援退休長者,今次的做法亦乎合社會的需求。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