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講真D|痛心疾首!香港居然有27萬貧困兒童

文/黎岩

香港扶貧委員會日前發布《2020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本港去年貧窮人口高達165.3萬,貧窮率達23.6%,創自2009年有紀錄以來新高,幾乎四個港人就有一人是窮漢。更為痛心疾首的是,本港有近27.5萬貧窮兒童,幾乎每四個個兒童就有一個是窮娃。香港社區組織協會調查顯示,超過八成貧窮兒童每周照顧家庭長達10小時,近一成人需幫忙賣紙皮維生。毫不誇張地說,在人間天堂的香港,居然還有大批兒童苦苦掙扎在生存的邊緣。這絕非聳人聽聞的新聞標題,而是讓人不忍不敢不願直視的社會現實。

社區組織調查顯示,有8.5%受訪兒童迫於家庭生計,需參與賣紙皮,而23.2%人會因家務感到疲累,17.7%稱有很大壓力。其中,有13歲女孩每日要花兩至三小時做家務,甚至小小年紀已經為患有糖尿病的父親打針超過兩年;亦有10歲的女孩要每日照顧患病的母親,餵水餵飯外也要協助洗澡;更有單親家庭的8歲童,因為母親要外出鐘點工兩小時,被逼獨留家中。未成年照顧者分身不暇不單只缺乏充足休息,更遑論童樂童趣童真,更遑論自身學業及社交。參與家庭事務雖有助於培養兒童對家庭的責任感,但調查顯示過重的負擔已阻礙其專注學業、參與其他社交活動和影響身心健康,且有超過六成的貧窮兒童和家庭未曾主動尋求支援服務,甚至根本就不知道有何支援,從何處何部門尋求支援。

社會普遍認為「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是負責任、成熟或懂事的表現,實則忽略了背後的負面影響,忽略了早已當家的孩童所不情不願付出的殘缺的自卑的人生代價。如此觸目驚心的社會現實,應該引起全社會的強烈關注。當特區高官的子女個個牛津劍橋哈佛求學之際,是否想到過深水埗有兒童正在為一塊牛排流口水。

香港社會是一個樂善好施的文明社會,多少年來,各界向內地向非洲向南亞捐贈了不計其數的金錢財務,確實幫助了全球更多的貧困家庭,然而,就在自己身邊,卻有著27萬貧困兒童。雖然各國各地區的貧困標準不一,雖然香港的貧困兒童與非洲的貧困兒童相比較,似乎很富裕富足。但是,在香港這樣一個紙醉金迷的富裕地區,依然有嗷嗷待哺的27萬名兒童,他們童真無邪的眼神中,不是十足的快樂與滿足,而是對一日三餐,對一套新校服的渴望,甚至是對一件價值百多元的玩具的渴望。

與成年人相比較,兒童對生活的要求與追求本就更低,他們所需要的只不過是有足夠的活動空間與玩樂時光,讓他們能夠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快樂時光,他們確實不知道也不應該知道社會的社層次矛盾究竟是什麼,是怎樣造成的。但這種結構性的貧富失衡卻實實在在地影響著他們的生活,蠶食著他們的快樂,侵蝕著他們的人生。特區政府與社會各界應該高度重視,不能讓如此本不應該出現的社會悲劇一代又一代地持續延續下去。一葉知秋,港人應該為有這27萬貧困兒童的數據而感到羞愧慚愧。所有有志有心參與特區管治的愛國愛港者,都應該捫心自問,能為這27萬孩童做點什麼。

政府統計處資料顯示,兒童貧窮人口及比率持續高企,2020年全港102.3萬名18歲以下的兒童中,有25.8萬名兒童生活在住戶入息中位數一半以下的貧窮家庭,其中5.8萬人領取綜援。調查更顯示,有64.3%受訪兒童居住於籠屋、板房和劏房,30.5%受訪者居住於公屋單位。超過七成受訪兒童表示希望政府能提供學習及功課上的支援,其次有62.8%人渴望提供經濟支援。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兒童權利關注會年初曾發表民間兒童權利報告,選出2020年十大貧窮兒童關注政策,排首位仍然是房屋政策,是連續十年成為貧窮兒童最關注的問題,其次為教育、社會福利及醫療等。劏房貧窮兒童人口約五萬,令兒童無學習空間。團體建議,政府應加快增建公屋,放寬分配公屋條件,為正在輪候公屋的兒童家庭提供租金津貼等,以紓解基層兒童住屋及貧窮問題。

基於本港的貧困現實,貧困兒童有著切實的支援服務需要,政府應為他們設立專項評估機制,主動甄別未成年家庭照顧者和他們的需要,尤其是針對劏房貧困兒童,作出適時服務轉介和資源配對,並設立相關支援服務中心;改善現行託管服務及社區保姆計劃,保障兒童得到妥善照顧。同時,應該呼籲並倡導社會各界齊齊動手,發揮港人的愛心善心,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採取各種切實可行的支援措施,讓兒童走出劏房,讓他們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時光, 讓他們在快樂成長感恩社會服務社會的過程中,早日擺脫貧困。看來,消滅劏房必須成為特區治港者的中長期施政目標。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講真D|痛心疾首!香港居然有27萬貧困兒童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