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忽略兒童情緒 恐抑鬱易輕生

家長吵架,往往忽略小孩子感受。

與平日表現比較評估 嘗試攀談了解原因

開學不過數月,大部分學校還未恢復全面授課,但已經發生多宗學童自殺事件。兒童死亡個案檢討委員會日前發表報告,2016至2018年間錄得59宗18歲以下兒童死於自殺的個案,最年幼的自殺死者僅10歲。令人痛心的是,近六成自殺兒童在自尋短見前曾有先兆。有精神科專科醫生指出,家庭狀況和兒童情緒是息息相關的,可是家長卻往往忽略自身的情緒,因此家長亦要時刻警惕,才可減少這類悲劇發生。

精神科專科醫生張漢奇表示,近年臨床上已發覺,兒童情緒個案比以前有所增加,甚至患上焦慮症、抑鬱症,不排除部分學童自殺個案,和他們患上抑鬱症,但沒被老師、家長發覺有關。「根據該報告指出,學業、家庭和情緒是學童自殺的主要原因。以學業來說,近年見不少父母對小朋友過度要求,考試測驗要求很高分,拿B也不滿意,又會安排他們學很多不同的體藝項目,要求體藝成績要出類拔萃,甚至要代表學校參賽等等,對小朋友都是壓力。壓力太大,久而久之就有機會引起情緒問題。」張漢奇說。

學業家庭或致情緒問題

其次是家庭,張漢奇表示,家庭狀況和兒童情緒息息相關,但家長反而常會忽略,「最常見而又易被忽略的是父母吵架,有時父母因為經濟、感情或家中大小事,都會吵上幾句,甚至哭鬧,父母是成年人,可能覺得這種是宣洩壓力的方法,吵完就沒事,但卻疏忽了小朋友會不明白,會很害怕父母爭吵,情緒可能受影響。」

所以,學業、家庭問題,最終可能都導致情緒問題,而小朋友的情緒問題有個特點:「會比較多生理上的不適,例如他們會有頭痛、頭暈、肚屙、肚痛、呼吸急促、心跳手震等肉體上的症狀,其實都有可能是他們壓力太大出現情緒問題的徵兆。」張漢奇說。

盡量讓兒童細訴情況

但同時,他們也會有心理上的症狀,例如脾氣暴躁、驚慌、悶悶不樂、對什麼事都提不起興趣,甚至無故地哭。張漢奇強調,以上生理和心理症狀,並非一定是代表小朋友情緒有問題,家長應和小朋友平日的表現比較,作出評估。

「例如平日他很喜歡和其他小朋友玩,忽然不想了,悶悶不樂。或者以前很喜歡打機,現忽然都提不起興趣了。或者平日很乖的,忽然在行為上故意和老師、父母作對。這些轉變如果是突然出現,父母就要注意了,不要只當他們頑皮,或者以為加以責罰就可令他們改善。」

張漢奇提醒,小朋友情緒問題若不停嚴重下去,有機會變成抑鬱症,產生自殺念頭。所以當小朋友出現上述提到的症狀,或者行為上有不自然的改變,家長可嘗試和他談談,了解發生了什麼事,例如技巧地問:「咦,我見你近來好像不開心,是否有什麼事呢?」盡量讓他把詳細情況告訴家長,若問過後仍有懷疑,就需要考慮帶他見專業人士。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忽略兒童情緒 恐抑鬱易輕生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