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久慧說法|日本唔係你鄉下!

文/鄭久慧

「去日本、返鄉下」近年成了不少年青港人的口頭禪,長期缺乏近代史及國民教育,他們對今日日本推崇備至,對昔日日本侵華暴行近乎一無所知。中小學生自然更感陌生,難以理解戰爭殘酷一面,用着日本產的文具,吃着日本零食,在毫無心理準備下,見到日寇殘殺國人的影片,落差之大,何以接受?小一學生觀看南京大屠殺歷史紀錄片受驚事件,是喚醒香港下一代了解民族苦難的必經過程。沒有國,何有家?只有明白和平來之不易,才懂得愛護國家,尊重先烈,撫慰當年犧牲同胞之英魂!

「日本唔係你鄉下!」在香港塑造中國人身分認同時遇到的困難,書寫中國史觀論述時遇到的障礙,適逢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公祭日,值得你我共同反思。

七、八十年代長大的香港人很少出現國民身分認同危機,人人皆知自己是中國人,極少「港獨」意識,當年大量強調中國人身份的電視劇湧現,例如《霍元甲》、《精武門》,驅逐倭寇,還我河山。而被大量拍成劇集,走入香港千家萬戶的金庸作品,提倡中國傳統價值觀及華夏兒女的忠烈情懷,武林豪傑攜手抵禦外族,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令無數個港人全家「電視送飯」的夜晚,洋溢着愛國的豪情壯志!

隨着《中英聯合聲明》塵埃落定,英國為撤退鋪路,逐步著手強化香港人的本土意識,淡化家國觀念。香港經濟繁榮,下一代在優越物質條件中成長,廿萬菲傭寵出「港孩」,捱不了一點苦,受不得一點罪。藝能界那些咬字清晰、歌聲鏗鏘、振奮人心的前輩逐漸逝去,靡靡之音中成長的新一代,被外來文化佔據生活主線,特別是日本文化。

日本文化在香港青少年氾濫到一個程度,常聽教中小學教師的朋友投訴,學生將日本字當正字,只知「関」不知「關」;只知「広」不知「廣」;只知「気」不知「氣」,最好笑是知道「癡漢」,不知「色狼」!

一般香港市民穿和服拍照、去日本旅行,日常食壽司和牛魚生是等閒事,對日本名勝如數家珍,什麼東京塔、大阪心齋橋,堪稱「隔江猶唱後庭花」!日本研究長期是香港大學熱門學科,收生要求高,吸收香港社會精英。學日語的亦與日俱增,日本文化排他性強,缺乏平等意識,日語難學,以獨特的敬語語法全面洗腦,只有貫徹日式思維模式的人,才能學得快學得好。

同時,日本文化強調絕對服從,奴性教育、男尊女卑及尚武精神,對青少年成長弊端處處,香港電視台大量播放的卡通片強調對主人的從屬奴性思想,宣揚以武力解決問題的尚武蠻橫思維,影響青少年獨立人格的培養。

事實上,日本就是亞洲最早的「外國代理人」,以其黃種人的優勢,克服很多白種人在侵略亞洲時遇到的水土不服、細菌傳染病的風險,故此日本在西方扶植下,國勢漸趨強大。明治維新「脫亞入歐」,日本學習德國等歐洲強國,全面拋棄傳統武士道文化。到了二戰大敗,日本無條件投降後,緊抱美國大腿,全盤接受美式資本主義,成為其在亞洲的「看門犬」。崇尚日本文化的香港人,吸收這種「外國代理人」意識,對強者卑躬屈膝,對弱者喝斥「八嘎」,難免家國觀念薄弱,再加上港人不需要服兵役,學生缺乏軍訓,更容易被日式思想洗腦。

香港是高度資本主義社會,各類媒體及資訊氾濫,日本產品價格偏貴,給得起高昂的宣傳費,請得起文人墨客網絡寫手潤飾一番,各種美圖美文吹捧,而且普遍重視包裝,好不好吃不敢說,實不實惠不一定,但一定包得漂漂亮亮!這些專業廣告佬帶起的營銷風氣,令「哈日」風持續瀰漫香港,將「日本產」奉為珍品。政府內部亦瀰漫哈日風,2017年公營電台就有兩位副處長,利用電台會議室齊齊學日語,聘導師開「私家日文班」。

孩子是一張白紙,應全民教好下一代!讓香港學生正視日本侵華的歷史,南京大屠殺、濟南慘案、旅順屠殺、731部隊在東北的滔天惡行,各種滅絕人性、罄竹難書的暴行,下一代絕不應該忘記!亦應讓香港學生也戴上紅領巾,內地小學生早有紅領巾,用先烈們鮮血染成的紅領巾;加強唱國歌、升國旗的基本國家觀教育;在戰爭紀念日增加歷史教育,舉辦默哀活動及史實影片播放,增強學生的家國意識,勿忘國恥!

話語權不是必然的,論述亦並非單一,而是永遠處於競爭狀態。正如日軍佔領香港,這邊廂懷念着東江縱隊的英雄們,那邊廂Watershed HK打出「香港保衛戰80周年」的旗號拍片拍照,緬懷香港義勇軍,紀念着華洋聯合抵抗日本皇軍侵佔香港的黑暗日子,以本土特色爭奪抗日話語權,展現與中國內地脫鉤的本港抗日思想意識。故此教育當局如何做好中小學的抗戰史實教育,更顯重要。

香港是中西交匯的橋頭堡,亦是為政者的練武場,國民身份認同永遠是主要課題,讓下一代與國人共情,與國家共未來,就是中港融合的關鍵!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久慧說法|日本唔係你鄉下!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