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術
新一屆立法會選舉完滿結束,90名立法會議員當選人全部出爐;在選委會界別、功能界別以及地區直選,都充分平衡、反映了社會各界的利益,既有專業人士,亦有社區的民意代表。當中,選委會界別當選的人背景更是五光十色,有十名有立法會經驗的議員,另外又有30名新面孔,當中更不乏律師、工程師等專業人士。筆者認為,是次結果象徵着香港民主的一大進步,往後的立法會,必定能夠以民為本,協助特區政府解決老大難問題,扶助香港再度啟航。
選委界別 五光十色
在今次立法會選舉,最受注目的肯定就是新增的40席選委會界別,從當選人的背景而言,他們當中有政黨人士、智庫研究工作者、醫生、律師、教授、校長,甚至連神職人員都有,這絕對是五光十色,均衡地代表了社會各階層。從選舉過程看,數十名選委會界別的候選參與了數十場論壇或見面會,在這過程中比政綱、比理念、比論述能力,能夠當選的候選人,都是優中之優,相信他們的當選,將會是在立法會推動良政善治的重要引擎。
至於地區直選,不少人都有個誤解,以為地區直選議席比以往少,所以選情、氣氛定必較以往「淡」,但以筆者所見,不論是在街站、選舉論壇以至網上平台,討論立法會選舉的互動依然不少;更值得留意的是,在今屆地區直選,理性、務實的政策討論,就取代了以往「只有謾罵,鮮有建設」的風氣,在選舉而言,這是走向理性的重要一步,而在全港層面而言,選舉候選人重回理性,最終能得益的,當然就是期盼香港能夠良政善治的廣大市民。
這是香港需要的優質民主
筆者認為,社會各界在思考今次立法會選舉時,既要看選舉結果,亦要看選舉的過程。其實,在中央完善選舉制度後,社會上仍有人不明白中央為何要如此果斷地出手,但回顧這幾個月的香港政治氣氛,立法會選舉前,當時的立法會基本上已經回復正軌,在處理民生議案、財政撥款,能夠做到急市民所急、想市民所想;至於立法會選舉期間,我們最關注的土地房屋、經濟發展以至與內地通關問題,都得到各界別候選人的關注,不少更是具體地提出解決方案。這種為民做事的民主制度、風氣,肯定就是香港所需要的優質民主。
經歷過黑暴動亂,市民大眾都期望香港能回復安寧、穩定,但安寧、穩定,只是一個完善社會的基本條件,一個能夠讓市民好好生活的社會,在安穩的基礎上,必須發展好經濟民生,同時讓市民不論基層、中產都能夠安居樂業。在新的選舉制度下,在新一屆立法會選舉,筆者期望所有立法會議員能夠在穩定的基礎上,助力香港再度啟航;有些社會問題,我們已經反反複複地討論了多年,現在,我們需要同心協力,移走阻礙香港前進的各座「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