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香港機遇|尋常之處見文章 屈穎妍:我想走一條講好中國故事的路|特邀嘉賓主持:周振基(EP6)

1989年,一個剛大學畢業的香港女孩,誤打誤撞當上了記者,卻沒想到在傳媒圈一待就是20多年,還成了業界頗有名氣的資深人士,「屈穎妍」三個字成為時事評論界頗具影響力的品牌。她的寫作靈感來源是什麼?如何在高產的同時保持高質?香港社會恢復平靜後,政治議題少了,還有什麼內容可寫?本集點新聞《香港機遇》請到資深傳媒人屈穎妍,與特邀嘉賓主持周振基教授對談,講述她精彩的「傳媒人生」。

【傳媒人經驗:初入行不怕「蝕底」 新聞靠「跑出來」】

屈穎妍不是讀新聞出身。從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她和所有剛走出象牙塔的年輕人一樣,為了搵工四處奔走。大概是天性活潑好動,她的想法很簡單,只想找一份「不坐寫字樓、不沉悶的工作」。就這樣,她成為了一名記者。

雖然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新聞學習,但「什麼都不懂」,意味着「什麼都可以嘗試」。在90年代,內地發展仍與香港有一大截差距,讓記者北上出差,很多人不願意。這種時候,屈穎妍總是第一個舉手報名。她說,那時是「貪新鮮」;但現在回想,更慶幸當時自己不懂計較太多,「年輕人剛開始工作,第一件事就是不要怕『蝕底』。天道酬勤,走多兩步,勤力少少,一定會收穫更多。」

憑藉一股不怕吃虧的闖勁,屈穎妍總能在例行公事的採訪之外,發掘更多內容。她曾被派到台北專訪馬英九,預定要寫8000字的封面故事,採訪時間卻只得半個鐘,這怎麼寫得出來?屈穎妍了解到馬英九有晨跑的習慣後,靈機一觸,大膽向馬英九要求第二天跟拍他晨跑的照片。結果連續幾天,兩人一邊跑一邊聊,反而聊出了整個訪問的大部分內容,可謂是結結實實地「跑出了新聞」。

【寫作經驗:煮飯洗衫不停思考 有靈感即刻記低】

現如今,屈穎妍雖不在一線到處跑了,但身兼多份報章的專欄作家,她的日程依然相當繁忙。除了每星期要交8篇稿,還要拍一集YouTube節目。怎樣搜尋題材?如何在高產的同時保持高質?她也大方分享了自己的秘訣。

「我看到或聽到很多事物,腦袋常常會『叮』一聲,覺得這個角度可以寫一篇文章。」屈穎妍笑言自己有「腦細胞過度活躍症」,就算在家煮飯洗衫,大腦都在瘋狂轉動,思考某一單新聞可以用什麼角度去寫。

至於題材搜集方面,屈穎妍說,除了多看香港、內地或者外國的報紙雜誌,和朋友聊天也是發掘靈感的最佳來源。認識不同朋友,題材的來源會更廣,寫出來的文章也更貼地。最重要的是,有想法之後,要立刻放下手中的事情記錄下來,不能讓這一刻閃現的靈感白白溜走。

【成長經驗:不隨波逐流 不人云亦云】

屈穎妍寫作最擅長見微知著,筆觸更是尖銳,難免會給人留下「女強人」的印象。但其實,生活的柴米油鹽,孩子的培養教育,她談起來也頭頭是道。面對家中三個女兒,她拒絕做「怪獸家長」,堅決不讓孩子被各種各樣的補習班淹沒,只希望她們能守住「不隨波逐流、不人云亦云」的價值觀。

親眼見證香港十幾年來、尤其是近幾年的變化,讓屈穎妍越來越感受到,對事物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是多麼重要。「不要別人做你就做,而是你需要做才做。」前年發生黑暴事件,屈穎妍無懼「黃絲」起底騷擾,寫下海量文章,勇敢支持警察;她的女兒們亦不會像許多青少年一樣,被政治狂熱沖昏頭腦,而是能夠客觀看問題,對社會事件有自己的分析。

【過來人經驗:冀傳媒重建公信力 求快亦求真】

黑暴期間,不實消息傳得滿天飛,許多不諳世事的學生真假難辨,甚至被煽動犯法,斷送大好前途。即使現時社會恢復平靜,要重建傳媒公信力,相信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屈穎妍形容,現在的傳媒行業發展陷入低潮期,見過太多假新聞,或是一些偏頗報道,令大家對整個新聞行業的信任度都降低了。

「其實網上很多消息是假的,沒有fact check(事實求證)的。」互聯網時代,搭建新媒體平台、追求時效性成為傳媒行業無可避免的發展趨勢。屈穎妍卻希望,傳統媒體的fact check機制能得以保留,媒體在求快的同時也要求真,「尤其是香港經歷了這麼多,我希望fact check的風氣可以回來。」

【愛國港人經驗:以筆寫江山 講好中國故事】

香港經歷了艱難的幾年,現時社會總算恢復平靜,不復舊時「黃藍」極端對立、嚴重撕裂的景象。常以政治熱點為題材的屈穎妍,也被朋友調侃過「現在沒有反對派啦,你還有什麼東西寫?」不過,屈穎妍笑指,其實自己也不止會寫政治:「未來我對自己最大的期望,是講好中國故事。」

「如何講好中國故事」也是香港社會近期關心的熱點議題。長期以來,許多香港同胞對祖國內的認識相當淺,印象甚至還停留在改革開放前,亟待有人將國家最真實的樣貌展現給他們。在屈穎妍眼中,其實國家的每一座山川,每一條河流,都值得寫一寫。只要捉準每個地方的特點,就可以用比較軟性的方法,介紹自己的國家。

「我上次去寧夏,發現賀蘭山下有露營看星星的活動。年輕人一定感興趣,為何我們不用這些做賣點呢?」中華文化綿延5000年,96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大地上,有太多太多可發掘記述的人和事。屈穎妍說,自己擅長的就是講故事,她也希望能用自己的筆,把中國故事寫得深入人心。

【側記:捉緊這一點火花】

屈穎妍是很好採訪的一個人。半小時的錄製,她對答如流,氣氛相當輕鬆愉快,笑點亦不缺少。就算是臨時起意拋出去的問題,只要略略思索幾秒,她便又能侃侃而談了。

當然,大家都知道,這與她資深傳媒人的身份密不可分。或許作為時事的見證者和記述者,入行20多年,她心裏已經有太多的故事。當你聽着她娓娓道來,講採訪和寫稿中的點滴趣事,即刻會覺得「有畫面」,就是這麼生動。

功夫在平時,細微見真知。她有這種能力,從一個個看似不起眼的碎片中,捉住珍貴的靈感火花。聽完她的故事,相信亦能帶給所有傳媒工作者,尤其是年輕人很好的啟迪。

(視頻攝製:加南、任青、蘇婷 / 剪輯:加南 / 撰文:記者 蘆葦)

【 關於《香港機遇》(Our Synergy)】

點新聞《香港機遇》(Our Synergy)是一檔非一般的節目,特邀嘉賓主持周振基教授致力推動香港的文化藝術發展超過30年,同時馳騁商界,對香港方方面面有獨到見解。在這裏,你會看到來自政界、商界及文化藝術界等不同領域的嘉賓有別以往的一面,聽他們與周振基暢聊成長經歷與行業故事,同時結合當下熱點,探討香港未來會有怎樣的發展機遇。

【 特邀嘉賓主持:周振基教授 Prof. Stephen Chow 】

出生於香港,香港大學經濟及商學院哲學博士,致力推動香港的文化藝術發展超過30年,亦馳騁商界,大力支持慈善公益、教育事業。在《香港機遇》這檔節目中,周教授亦延續無償服務社會的公益行動,義務地以特邀嘉賓主持身份邀請各領域代表人物,講述香港機遇故事。

往期回顧

香港機遇|「鐵漢柔情」鄧炳強:我始終堅持「一顆維護香港安全的初心」|特邀嘉賓主持:周振基(EP5)

香港機遇|「屋邨出身」的「多棲」藝人王祖藍:年青人要夠膽北上闖一闖|嘉賓主持:周振基(EP4)

香港機遇|三個鐘冇發展新聞已「死咗」 傳媒「老鬼」盧永雄籲年青人莫躺平(EP3)

香港機遇|黃百鳴最滿意的作品是「未拍過的那部」?港人北上要拍「拿手的東西」!(EP2)

香港機遇|談香港文化藝術發展 梁振英:「沃土不去耕,一定變沙漠」(EP1)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香港機遇|尋常之處見文章 屈穎妍:我想走一條講好中國故事的路|特邀嘉賓主持:周振基(EP6)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