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參加立法會選舉?」在點新聞《香港機遇》錄製現場,面對特邀嘉賓主持周振基教授的這一問題,參選第七屆立法會選舉雖敗猶榮的盛智文娓娓道來。在香港生根、成長的盛智文,從二十歲不到的毛頭小子,成為「蘭桂坊之父」,他也入了中國籍,成為一名中國香港人。維港見證了他成年後的奮鬥史,他也體會了香江的發展變化。在他的印象中,香港自1997年回歸以來,立法會的運轉遇到阻滯,許多政府法案因「拉布」而無法通過。中央完善選舉制度後,立法會議員選委會界別有40席,作為選委的一員,盛智文積極參選新一屆立法會,「我想如果立法會有一顆他們所說的『外白內黃的蛋』(外國面孔中國心),而不是所謂的『香蕉』,應該會是一件好事。」
雖然最終得票955票,以15票之差遺憾落選,但盛智文說,能參加立法會選舉已經是一種榮譽——能夠成為1500名選委中的一員,在51個立法會選委會界別候選人中佔據一席之地,更獲得選委會界別三分之二的投票,他已不虛此行。「這次沒選上對我來說其實是個好消息,這樣我也能繼續在幕後,為香港做我一直以來做的事情。」
事實上,有着外國面孔的盛智文一路見證內地與香港的發展變化,成為他人眼中「比大多數香港人更了解中國體系」的「白殼雞蛋」。香港,在盛智文生命中佔據舉足輕重的位置。「只要能讓香港變好,只要我能做的,我都做了。」
初識香港:低稅高回報 港人「敢闖敢幹」
盛智文生於德國,長於加拿大。他7歲時父親去世,這讓他開始了半工半讀的生活。送報員、牛扒館雜工、服裝銷售員……為謀生計,他做過許多工作。19歲那年,盛智文決心開創自己的女裝公司,「我的血液裏有一種創業精神,我總是認爲,如果別人可以做到,為什麼我不行?」
也正是這個決定,讓盛智文第一次有機會來到香港——這個當時的世界工廠採購,並賺到了人生的第一個一百萬美元。然而,加拿大50%的所得稅讓盛智文的第一桶金一下子「腰斬」。當他再次到香港進貨,了解到當時香港的所得稅比率僅為15%時,盛智文形容,「我當時腦子一下亮了,我想我要搬到香港去。」於是,盛智文在香港開設了貿易公司。初來乍到,盛智文也曾經歷「像在月球上一樣」難以適應的階段,但這裏的活力、香港人「敢闖敢幹」的精神、政府較少干預的特點仍吸引他留下來。
改變香港:這裏需要一個蘭桂坊!
隨時間推移,盛智文發覺「英國式」的香港缺少休閒輕鬆的娛樂場所,但「來自世界各地的買家和居住在這裏的人,都需要這樣一個地方。」於是,盛智文着手選址、改造、購入股權,一手打造出如今已具有標誌性意義的蘭桂坊——從一個舊式超級市場,變成俱樂部,再慢慢拓展成一條酒吧街,最終成為香港娛樂地標。
有趣的是,身為「蘭桂坊之父」的盛智文滴酒不沾,「雖然我對酒精知之甚少,但我只要僱傭懂酒的人,他們知道賣什麼。而只要顧客喜歡,我就開心。」盛智文說。
貢獻香港:曾讓海洋公園「起死回生」
盛智文另外一個為人熟知的身份,便是曾任海洋公園董事局主席。在任13年間,他不僅讓海洋公園起死回生,最高年度盈利達到2.04億港元(2008年)「生日免費入園」、「65歲以上市民免費入園」等優惠活動亦緣起於這個階段。憶及這段經歷,盛智文坦言自己對主題公園經營一竅不通,「但董建華先生為此給我打過六次電話,最後我想我需要給他一個面子,我說『讓我先去看看』。」
盛智文初次踏足時,海洋公園已破敗不堪,但他敏銳地意識到,「依山而建」正是海洋公園得天獨厚的優勢和獨一無二的特色。「我看一件事從來都是看它未來可以變成什麼,而我看到海洋公園未來可以變成怎樣美麗的一個公園,它只是需要一些『特殊照顧』。」於是,盛智文著手在全球範圍招募人才、組建管理團隊,與來自世界各地的設計師合作實施翻新計劃。
2006年,海洋公園設立東南亞第一座獨立水母館的新聞發布會上,一身水母裝現身的盛智文,更是成功佔據媒體頭版,起到絕佳宣傳效果。盛智文任內,海洋公園榮膺「全球最佳主題公園獎」,成為唯一獲此殊榮的地方性主題公園,他本人亦被《福布斯》雜誌稱為「米奇老鼠殺手」。
融入香港:我是中國籍的香港人
2008年,盛智文選擇放棄加拿大國籍,加入中國國籍,並領取回鄉卡和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成為中國公民。對於這個決定,盛智文坦言,在香港生活大半輩子,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而自己已經厭倦被別人稱為「鬼佬」。他說:我想成為中國人,我想成為本地人,我感到自已屬於這裏。
盛智文的選擇並非無跡可循。早在香港回歸祖國之初,當大多數人還對回歸後的不確定性感到憂心忡忡時,盛智文已經先一步意識到發生了什麼,他告訴自己,「現在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跟新中國一起進步。」
在盛智文眼中,導致香港「走下坡路」的根本原因是國民教育的缺失。他舉例說,兒時在加拿大,大家要向英國國旗敬禮;在美國,人們會把手放在胸口,向國旗宣誓效忠。「在香港年輕人不需要這樣做,老師可以教他們任何想教的東西。因而他們沒有對國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盛智文說,香港開始走下坡路,是因為社會上有太多雜音和分歧。
反思香港:「一國兩制」下需一個徹底的改變
2014年違法「佔中」導致主幹道封鎖79天;2019年黑暴橫行,假新聞席捲社交媒體。樁樁件件,在盛智文看來都「錯得離譜」。盛智文認為,假新聞是一場受外部影響的精心策劃,真正付出代價的卻是聽信這些假新聞而觸犯法律的人。「另外一些挑起事端的人選擇流竄海外,繼續鼓吹他們的假話。事實上,西方國家是因忌憚中國進步,才試圖利用這些『白癡』來阻止我們。」盛智文說,被利用而不自知,這些人才是真正的受害者。
盛智文強調,如今的香港身處「粵港澳大灣區」中,又有國家「十四五規劃」支持,正在迎來新的轉機。作為「東方與西方的連結者」,香港要倚靠國家發展,在科技、教育系統等方面不斷提升自己。他舉例指,國家「十四五規劃」定位香港機場為「世界機場」,打造服務整個華南地區的交通樞紐,這是香港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新形勢下,對年青人的建議是什麼呢?「向東看,不要向西看。」盛智文說,中國的發展是未來世界的重心,年青人要多到內地去看看,着眼於技術發展、著眼於自己喜歡的事情,積極擁抱自己的夢想。「我要告訴年青人,只要跳出思考問題的固定思維,別人能做到的事,你一定也可以。」盛智文說。
【側記:Entrepreneur Spirit In Blood(血液中的企業家精神)】
「If somebody else can do it, why can't I?(如果別人可以,為什麼我不行?)」——以此為座右銘,盛智文的眼睛永遠在尋求機遇,盛智文的字典中鮮見猶豫和遲疑。當外界普遍為他在立法會選舉中惜敗而扼腕歎息時,這位「將企業家精神植入血液」的「香港本地人」,已然開始規劃,今後還能為香港做些什麼。
按照盛智文的說法,香港最初吸引他關注的,是僅15%的低稅率所蘊含的無限商機;而如今,他選擇扎根於斯、回饋於斯,則是因為熱愛這片土地上所飽含的活力、潛力,和那種「敢闖敢幹」的精神。
某種程度上,盛智文和香港的「相識相知」是一種必然;盛智文本人則是「香港機遇」四個字最貼切的註腳。盛智文用自己在香港耕耘與收穫的50餘年詮釋着,在這裏,無論背景、膚色或語言,只要樂於去觀察、去發現、去推動,改變,總會因你發生。
(視頻攝製:加南、任青、蘇婷 / 剪輯:加南 / 撰文:記者 沐晚)
【關於《香港機遇》(Our Synergy)】
點新聞《香港機遇》(Our Synergy)是一檔非一般的節目,特邀嘉賓主持周振基教授致力推動香港的文化藝術發展超過30年,同時馳騁商界,對香港方方面面有獨到見解。在這裏,你會看到來自政界、商界及文化藝術界等不同領域的嘉賓有別以往的一面,聽他們與周振基暢聊成長經歷與行業故事,同時結合當下熱點,探討香港未來會有怎樣的發展機遇。
【特邀嘉賓主持:周振基教授 Prof. Stephen Chow 】
出生於香港,香港大學經濟及商學院哲學博士,致力推動香港的文化藝術發展超過30年,亦馳騁商界,大力支持慈善公益、教育事業。在《香港機遇》這檔節目中,周教授亦延續無償服務社會的公益行動,義務地以特邀嘉賓主持身份邀請各領域代表人物,講述香港機遇故事。
往期回顧
香港機遇|尋常之處見文章 屈穎妍:我想走一條講好中國故事的路|特邀嘉賓主持:周振基(EP6)
香港機遇|「鐵漢柔情」鄧炳強:我始終堅持「一顆維護香港安全的初心」|特邀嘉賓主持:周振基(EP5)
香港機遇|「屋邨出身」的「多棲」藝人王祖藍:年青人要夠膽北上闖一闖|嘉賓主持:周振基(EP4)
香港機遇|三個鐘冇發展新聞已「死咗」 傳媒「老鬼」盧永雄籲年青人莫躺平(E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