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香港機遇|貝鈞奇:市民關心支持令港隊振奮雄心 冀香港體育發展更上層樓!|特邀嘉賓主持:周振基(EP9)

東京奧運,港隊創下「一金二銀三銅」的歷史佳績,除了運動員大放異彩,也讓身為中國香港奧運代表團團長的貝鈞奇成為焦點人物。作為香港體壇的「靈魂人物」之一,在本港柔道、泰拳、足球等多種體育項目的發展歷程中,都能夠見到他的身影。本集點新聞《香港機遇》邀請到香港足球總會主席、中國香港奧運代表團團長貝鈞奇與特邀嘉賓主持周振基教授對談,聽他講述自己與體育如何結下不解之緣,分享張家朗東奧「封神」背後的故事,以及展望2025年在香港舉辦的全運會將會給市民怎樣的驚喜。

【港隊東奧創佳績離不開港人支持】

「八進四比賽時,原本他差一劍就輸咗,但他一劍一劍追回來,追了六劍終於進到四強,再進入決賽。」提及張家朗摘得港隊奧運首金的過程,貝鈞奇的語氣仍難掩興奮。等家朗穩拿銅牌全力衝金時,現場有人提議去給他打打氣,貝鈞奇不同意,「唔好去打氣,唔好再比壓力佢。」而在香港,爭金牌那天,全港人人都在看直播,為運動員打氣加油,「大家都很振奮。」貝鈞奇說。

張家朗以外,何詩蓓、乒乓女隊、劉慕裳及李慧詩亦表現出色,港隊「一金二銀三銅」的奧運成績,是「回歸以來未有」。究其原因,貝鈞奇認為是多方面因素共同決定的。「尤其是那段時間,無論寫字樓、會議室、商場,大家茶餘飯後都在關注。運動員也因此受到鼓勵,增加了比賽的信心和搏殺的勇氣。」

港人得以第一時間看直播為奧運健兒加油打氣,則要歸功於港府在賽事轉播權方面的安排。「以往商業電視台要花兩三億元購買轉播權,廣告效益收不到,就要虧錢,個個都卻步。」貝鈞奇介紹,今次由港府出面購入東京奧運電視轉播權,交由本地五間持有電視牌照的廣播機構播放。省掉購買賽事轉播權的開支,電視台可以將成本用於安排一線報道人手,「今次大家都帶夠人力去東京,一起在東京電視播映中心工作,這是史無前例的。」貝鈞奇說。

【從小培養體育興趣助挖掘潛力運動員】

東京奧運的光輝戰績下,港府為體育發展定下的三項政策目標,即普及化、精英化和盛事化,應如何實現,仍須從長計議。貝鈞奇認為,着力加強體育教育,從小培養孩子對體育的興趣,並從中挖掘有潛力的人才至關重要。他舉例指,「劍神」張家朗、「體操王子」石偉雄都是自小接觸和喜歡體育的,並展現出過人天賦。「所以我希望鼓勵小學多些體育興趣班、體育課,做好基礎的培訓和普及。」

體育普及與精英運動員培養有本質區別,人們往往只看到運動員拿到好成績,但在此之前的準備功夫,可能需要十年甚至更久。在此過程中,需要政府部門投入資源,體育總會及體育學院等方面配合,通過籌辦各類比賽選拔「尖子」,再進行系統培訓。經歷漫長的成長期之後,他們才能抓住這次機會,發揮出自己的水平。貝鈞奇提到,很多人祝賀港隊取得這麼好的成績,但其實一個運動員的成熟是種種關係共同作用的結果。

曾親歷過香港被譽為「亞洲足球王國」年代的貝鈞奇,目睹過當時不少球星退役後,面對不盡如人意的生活窘境。貝鈞奇表示,今時已不同往日,現時香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多間學校,都接受退役運動員繼續深造,以幫助他們在其他行業亦能夠有上佳表現。「現在很多精英運動員出身的人,在不同行業裏成為CEO。而且運動員有鬥志、有堅持、有恆心,這些品質也會收到很多大機構的青睞。」貝鈞奇說。

【內地體育發展突飛猛進 港需迎頭趕上】

去年12月初,內地奧運健兒訪港代表團克服疫情訪港三日,在香港再掀「體育熱」。事實上,香港與內地在體育領域的交流由來已久。早在上世紀50年代,內地體育發展水平偏低之時,香港便派出運動員去內地支援,其中包括生於香港的乒乓球手容國團。他因球技出色被推薦回內地代表國家參賽,並在1959年成為中國第一位乒乓球世界冠軍。

隨着國家富強、經濟騰飛,近年來內地體育發展不斷突破,內地與香港的體育發展水平亦發生逆轉。「今時今日內地很多體育設施和場館已經達到世界級水平,香港反而落後一些,需要追趕。」貝鈞奇感嘆地說,港隊在東京奧運的表現使港府看到增加資源支持體育發展的成效,業界更應利用好這個契機,提升體育水平。首要任務便是增加和改造體育設施。「目前的重頭戲當屬將於2023年落成的啟德體育園,如何善用這個現代化的設施,港府需要小心斟酌。」

除了體育設施和場館建設,貝鈞奇認為,香港與內地在體育訓練和人才交流上亦有很多可以探索。比如在乒乓球、體操等項目上,香港運動員到內地與國家隊一同集訓;李靜、高禮澤等內地教練留在香港執教,亦對香港有很大幫助。

【展望2025全運會 冀更多項目在港舉辦】

東京奧運熱潮未褪,粵港澳合辦2025全運會已近在眼前。貝鈞奇表示,自己和港人一樣,對在港舉辦全運會充滿期待。「到時啟德體育園已經建成並投入使用,相信可以用得上。我們期待到時可以爭取更多項目在香港舉行。」

【側記:人生不設限】

貝鈞奇曾有一個為去見識世界的「航海夢」,他願做生活的有心人,跟隨航船到訪世界各地的日子裏,他將自己變身一個旅人、一個觀察者;他又是勤奮的耕耘者,通過閱讀自學寫作,將航海生活和旅行見聞記錄下來,編纂成書,讓更多人了解世界。

大眾印象裏,貝鈞奇的名字幾乎與體育相伴相生,而真正走近了解才發現,他的人生是超乎想象的豐富多彩。做教師時「體育、英文、中文、地理、常識⋯⋯什麼都教」;做海員時「打電報、航海、天文地理⋯⋯什麼都學」;從商又由船用公司做到裝修工程、室內設計乃至傢私。改革開放初期,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貝鈞奇經手的工程遍布祖國大江南北。

如果要給貝鈞奇的人生一個定語,那便是「不設限」。凡事去嘗試,永遠在學習,大多數時候,是對現狀的不滿足和旺盛的求知慾推着他向前走。也正是因此,雖已年過古稀,貝鈞奇仍然以「在路上」的姿態,期待爭取更多。

(視頻攝製:加南、任青、蘇婷 / 剪輯:加南 / 撰文:記者 沐晚)

【 關於《香港機遇》(Our Synergy)】

點新聞《香港機遇》(Our Synergy)是一檔非一般的節目,特邀嘉賓主持周振基教授致力推動香港的文化藝術發展超過30年,同時馳騁商界,對香港方方面面有獨到見解。在這裏,你會看到來自政界、商界及文化藝術界等不同領域的嘉賓有別以往的一面,聽他們與周振基暢聊成長經歷與行業故事,同時結合當下熱點,探討香港未來會有怎樣的發展機遇。

【 特邀嘉賓主持:周振基教授 Prof. Stephen Chow 】

出生於香港,香港大學經濟及商學院哲學博士,致力推動香港的文化藝術發展超過30年,亦馳騁商界,大力支持慈善公益、教育事業。在《香港機遇》這檔節目中,周教授亦延續無償服務社會的公益行動,義務地以特邀嘉賓主持身份邀請各領域代表人物,講述香港機遇故事。

往期回顧:

香港機遇|譚耀宗:有份參與大時代轉變 不枉此生!

香港機遇|外國面孔中國心 「蘭桂坊之父」盛智文寄語青年:向東看,不要向西看!

香港機遇|尋常之處見文章 屈穎妍:我想走一條講好中國故事的路

香港機遇|「鐵漢柔情」鄧炳強:我始終堅持「一顆維護香港安全的初心」

香港機遇|「屋邨出身」的「多棲」藝人王祖藍:年青人要夠膽北上闖一闖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香港機遇|貝鈞奇:市民關心支持令港隊振奮雄心 冀香港體育發展更上層樓!|特邀嘉賓主持:周振基(EP9)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