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第五波疫情持續,連日來確診數字屢創新高,本港醫療系統近乎「爆煲」,不少輕症或無徵狀感染者只能在家等候當局安排送院或移往社區隔離設施。早前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指,可考慮讓輕症或無徵狀感染者多喝水及服食必理痛,進行居家隔離治療,以減輕醫療壓力。這亦導致本港近日掀起搶藥潮,不少市民購入中西成藥,以備不時之需。不過,市面上的止痛藥多不勝數,究竟哪一類止痛藥在服用後對身體負擔較少?對此,點新聞綜合了兩款常見止痛藥的特點及副作用,供大家參考。
市面上常見並具有退燒止痛效用的藥物主要可分為以下兩種:
1.含撲熱息痛的止痛藥
撲熱息痛(Paracetamol)具退燒止痛功效,適用於普通痛症,例如頭痛、 肌肉痛、骨關節疼痛等,不但具消炎作用,藥效相對較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弱。「必理痛」(Panadol)是市面上最為人所熟悉的一種藥物,不過其實必理痛只是一款藥物品牌,其主要成分就是撲熱息痛,所以市面上其他含撲熱息痛成份的藥物,同樣適合新冠患者服用,可以紓緩頭痛和喉嚨痛等症狀。
注意事項:
- 藥物成分對腸胃的刺激很少,因此無須與胃藥同服
- 服用期間避免飲酒,免增肝臟負擔
- 每天最大劑量為4000毫克(即8片藥丸,每片500mg),只要使用分量恰當,此藥相對較為安全,適合長者或小童服食
- 若一天服用超過4000毫克,就會有引發急性肝衰竭的危險。因此,如果已經服用含撲熱息痛的感冒藥,又須服用其他止痛消炎藥時,便要多加留意,不可超過安全劑量的標準
副作用:
- 有機會出現噁心、嘔吐、便秘等情況。不過此成分耐受性(指人體對藥物反應作用降低的一種狀態)良好,所以較為安全性,正常劑量下較少出現副作用。
2.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具有消炎、止痛功效,且有退燒作用,常被使用於受傷引起的肌肉發炎、退化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坐骨神經痛等症狀上。當中最為常見的成份就是布洛芬(Ibuprofen)。
注意事項:
- 一般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須經醫生處方。其中,布洛分雖不用醫生處方,但亦需在在註冊藥劑師監督下於藥房出售或在醫生指示下使用。
- 有哮喘、心血管疾病及消化系統疾病的人士忌服
- 正在服用抗凝血劑的病人,以及痛風症、高血壓、糖尿病或哮喘病患者,除非經醫生指示,否則切勿隨便服用「非類固醇消炎藥」
副作用:
- 有機會引致腸胃不適、出血,甚至胃潰瘍等情況。因此建議患者應飽肚服用,以減輕藥物對腸胃之刺激。
- 長期服用此藥有機會造成腸胃出血、潰瘍,服用後出現大便變黑或大便出血等症狀,如患者需要長期服用此藥(如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或同時患有胃部疾病的人士,則可按個別需要配合胃藥同服,以減低腸胃出血的機會。
服藥三大疑問
1.新冠病毒呈陽性患者如果只有輕微徵症,甚至無仼何病徵,需要服食中西成藥紓緩嗎?
如無病徵,新冠病毒呈陽性患者毋須服用任何紓緩性藥物。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指出,紓緩性藥物不能殺死病毒,只能紓緩不適症狀,如頭痛、發燒。撲熱息痛等止痛藥物可治療針對新冠病毒引起的症狀,並不是代表服用了這些藥物後,就可以根治新冠病毒。
2.如陽性患者本身有慢性病,染疫後應否先停藥?
任何有需要長期服藥人士,停藥前最好先諮詢家庭醫生。如患者貿然停藥,一旦未能控制糖尿、血壓指數,病情有機會更危險。倘若無法確定中西成藥與現時服食的藥物有沒有相互作用,可先諮詢藥劑師。
3.有報道指布洛芬使新冠病情惡化,是否屬實?
國際權威醫學期刊《刺針》(The Lancet)一項研究曾提出假設,指服用「布洛芬」消炎藥後,一種酶會強化,或會加劇惡化新冠肺炎病情。法國衞生部長亦曾警告,使用布洛芬可能會使新冠肺炎病情惡化,呼籲民眾小心使用。
對此,世界衞生組織發言人曾表示,除已知的副作用外,現階段未有公開的科學證據顯示布洛芬會令新冠病情惡化。此外,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英國國民保健署(NHS)也表示,現時未有更多證據証實服用布洛芬藥物會對新冠肺炎病情惡化。不過,有專科醫生指,新冠患者可先嘗試服食撲熱息痛,因為其副作用較布洛芬少,對大多數人來說是更安全的選擇。
更多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