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抗疫前線心聲 | 六旬社區工作者:21名康復者加入義工隊伍 力所能及助人最開心

「當時很多中招的街坊很徬徨,不知道應不應該通知左鄰右舍,也怕被親友避忌,於是打電話向我們求助。」已年屆六旬的新民黨副主席、公民力量主席潘國山在元宵節後,全情投入到抗擊第五波疫情中,在他服務了近30年的沙田為確診家庭忙前忙後。「那時我們發現,確診數字突然飆升,陸續出現一家中招的情況,社區居民急需我們幫助。」

【社區有什麼需要就做什麼】

找物資、派物資……潘國山帶領團隊立刻行動起來,努力緩解居民的各類燃眉之急。從早期幫手買藥、買菜,到物資緊缺時期通過社團、中企申請物資,再到中央援港物資抵港後,負責及時派發中成藥、檢測包。有街坊說許久沒吃到蔬菜生果,潘國山就立刻幫忙採買送上門,「總之就是社區有什麼需要就做什麼。」

除了抗疫物資、生活物資支援,潘國山做的最多的,就是解答街坊的各類查詢,從關於病毒和疫苗的知識,到政府政策措施,甚至要傾聽街坊的投訴及提供情緒支援。「很多人投訴政府熱線打不通,在這過程中,政府政策不斷調整,執行過程中就會出現不同結果,令居民困惑不滿。」每天幾十個電話,高峰時超過100多個電話,潘國山都耐心接聽,細心解答,再根據街坊的要求及反饋的內容,調整團隊提供的支援工作。

【邀心理學家舒緩街坊心理壓力】

據潘國山觀察,中了Omicron的街坊基本上7天,多則十餘天就逐漸好轉,陽轉陰。但是,在康復過程中,街坊們面臨的不僅僅是物資不足問題,還有對病毒的認識不足、康復後如何調整,甚至心理及精神方面的問題。為了幫街坊解答治療方面的困惑,潘國山邀請中醫師加入街坊群組,為確診者在線問診。他亦收集了很多內地專家的藥方供街坊參考,調製中藥湯包對症下藥。為舒緩街坊的心理壓力,他通過一些團體邀請心理學家、精神科專家與居民網上交流,以疏導街坊對病毒的恐懼和憂慮。

「大家對新冠病毒要有科學的認識才行。」潘國山認為,香港資訊雖豐富,但又快又亂,令很多市民一知半解,甚至無法判斷真偽,因此接下來在社區會加強對病毒及疫苗的科普,以及對特區政府政策、中央援港專家建議的解說。「大家有了科學認知,對配合政府施政以及控制疫情很重要。」潘國山說,「一些人先做一些人觀望,會給病毒傳播的空隙,唯有大家統一認知,同時採取措施,才能徹底撲滅病毒。」

【疫情防控一定需要以社區為本】

作為深耕社區30年的社區工作者,潘國山認為,不論政府推什麼政策,或是中央提供怎樣的支援,最終都是要落到社區,落到居民,「一定需要以社區為本。」以坊間有人質疑中央援港物資發放緩慢為例,潘國山認為,自媒體時代,「宣傳比配送快」,消息紛雜,但只要社區層面在行動,便能及時惠及街坊。他希望申請多一些支援和多一些團隊落社區,將防疫工作做細做實,才能真正觸達所有居民,起到最好的疫情防控效果。

潘國山服務的社區,有大量65歲以上長者,因此防疫工作較其他地方更具挑戰。對長者而言,由於缺乏對病毒的認知,往往面臨更高的傳染風險。潘國山說,有長者確診後在家不戴口罩,甚至義工上門送物資時,有確診長者很激動地開門迎接,都造成不小的感染控制壓力。「因為確診長者對病毒認識不全面,我們可以理解他們。」後來,潘國山團隊改進了針對長者的支援服務,在上門前先電話溝通送物資的時間,送上門時做好清消,將物資掛在門上,送完後再打電話通知確診長者可以開門收取。

然而,始終無處不在的病毒令人防不勝防,潘國山團隊中有不少人中招。每當有義工確診,潘國山都十分心痛與擔心,但令他欣慰的是,很多義工在轉陰康復後,又第一時間回到義工隊伍,「我們的義工真的不簡單。」

【不斷向長者普及解說防疫知識】

常在一線工作,潘國山坦言,時常面對不同的風險,家裏人也擔心他會不會中招。唯有做好防護,盡可能降低感染風險。「我女兒是公立醫生,了解疫情情況,她一開始也很擔心,但得知我堅持幫助街坊的決心後,反而跟我分享了很多防護事宜。」潘國山說,「現在她也報了名去照顧新冠病人。」

對於潘國山來說,如何能讓社區中的長者也即時了解政府部門的防疫要求,是工作中的一個難點。往往居民對政策了解不到位時,在配合方面就會存在抵觸情緒。潘國山說,有些居民寧願相信自己檢測的結果,也不相信圍封強檢,頗令人無奈。這種時候,只能不斷在政策解說方面花功夫,「我們有時候要說服居民。」

【鼓勵康復長者加入抗疫義工隊伍】

沒中招的部分人對打疫苗仍存疑慮,中過招的部分人對後遺症心存焦慮。潘國山從居民中收集到各式各樣的問題後,想了很多辦法去幫助居民增加對新冠肺炎方方面面的了解。幾十年的社區工作中,潘國山曾幫助過很多居民,因此不少人對他十分信任,「特別是關係比較密切的長者,他們出於對我們的信任,接受我們提供的資訊,漸漸樹立了正確認識,對他們來說幫助很大。」久而久之,在推高社區疫苗接種率的同時,也舒緩了不少人的緊張情緒。

最令潘國山寬慰的,莫過於很多康復者願意站出來,壯大義工隊伍,幫助其他人,其中有不少是長者。「2020年疫情發生至今,長者特別是獨居長者,真的很孤獨。」說到這,潘國山有些感慨,「他們有些人也中過招,調理好了之後,我們鼓勵他們出來,力所能及地幫助有需要的人。」在注意遵守政府防疫要求的前提下,約21位年介40歲至70歲的康復者陸續加入義工隊伍,其中有之前就做義工的,也有從未做過義工的,多數都是六十歲以上長者,「他們出來做義工,感覺有能力幫忙他人,真的很開心。」

「面對疫情,一定要遵守政府限聚措施,做好個人防護,同心協力,眾志成城,一定能打敗病毒!」潘國山說。

(點新聞記者蘇婷報道;視頻製作:Sum)

相關閱讀

【抗疫前線心聲系列】

第五波疫情來勢洶洶,至今未有緩和趨勢。連日新增確診五位數,抗疫進入持久戰,公營醫療系統飽和,隔離設施亟待增加,市民手停口停,抗疫前線人員疲憊不堪……幸而,在中央關懷、內地支援之下,香港抗疫工作有了些許曙光。點新聞記者陸續訪問了社區幹事、醫護、義工等奮戰在防疫一線的工作人員,面對疫情,他們百感交集,疲憊卻又充滿鬥志,讓我們一同聆聽,來自抗疫前線的心聲,分憂解憂,同心抗疫。

抗疫前線心聲 | 六旬社區工作者:21名康復者加入義工隊伍 力所能及助人最開心

抗疫前線心聲|地區義工的奉獻:補政府不足 「哪裏有需要就去哪裏!」

抗疫前線心聲|私家醫生的無私:報名戰疫 對兒子說「媽媽保護了病人就是更好的保護你!」

抗疫前線心聲|註冊中醫師的堅定:去不了「港版方艙」 我們也在日日診療新冠患者

抗疫前線心聲|安老院醫護的無奈:院舍防疫漏洞多 有確診缺防護仍要「照做」!

抗疫前線心聲|社區幹事的憤怒:特區公務員,你們去哪了?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抗疫前線心聲 | 六旬社區工作者:21名康復者加入義工隊伍 力所能及助人最開心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