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波新冠疫情為香港帶來前所未有的打擊,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今年2月23日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推出一系列紓解民困的派糖措施,紓緩疫情下市民的經濟壓力,包括向18歲或以上永久居民及新來港人士發放1萬元消費券,亦將首次設立住宅租金稅務寬免,租屋的納稅人每年租金開支最多獲10萬元免稅額等,為下行的經濟提供支撐,並推動疫後的經濟恢復,以及投資未來,部署經濟中長期的發展。點新聞就惠民重點措施訪問了社會各界人士,看看相關措施是否真的落到實處,幫助有需要的市民。
消費券惠及基層
政府去年首次推出的電子消費券計劃,有效提振了市場氣氛,刺激了本地消費,加速了經濟復甦,並推動電子支付的更廣泛使用,受到市民廣泛好評,今年新一輪的電子消費券計劃,分兩期發放總額1萬元的電子消費券,預計可惠及約660萬人,連同4億元行政費,總開支達664億元。
疫情下,不少基層市民「手停口停」,消費券的到來無疑是一場「及時雨」,不少街坊指會用消費券購買食糧及日用品,他們認為政策有助舒解民困。住觀塘的鄧女士表示,第一期消費券主要都是用來夠來日用品、保健品為主,「真係幫助好大,加上好多商戶都有促銷活動,平時不捨得買的健康產品,都可以買多些。」她指出,雖然消費券不能拿來交水電煤氣費,但省下來的錢也是變相減輕了家庭壓力,她希望未來政府每年都派發消費券,「多少都都唔緊要,有我們就很開心了。」
單親家庭的劉生表示,女兒工作壓力大,平時下了班後都會做飯給她吃,收到消費券基本上都用來買菜,而女兒這個月也不用交家用,減輕了一些經濟壓力。在北角上班的王女士表示,收到消費券後都用來買菜和坐車,坦言每天從九龍往返港島上班的交通費都是不少開支,第一期消費券估計能應付2個月的車資,而下一期消費券如何使用,她則考慮為家裏更換一台電視,提升生活品質。
居住在深水埗的譚女士表示,消費券多是用來買菜和孩子開學用品,她坦言,「疫情下,我是全職家庭主婦,丈夫是做泥水工作,少了三分之二的開工時間,收入大減,而6歲的孩子準備開學,需要購買大量的快測試劑和口罩,先生開工也要自己做快測,每個月都要花多幾百元,好大壓力,好彩有消費券可以幫到1個月左右的家用。」她還說,若疫情真的緩和,丈夫恢復正常工作,收到下一期消費券後,都會考慮一家人吃頓大餐,笑言「希望政府年年都派些消費券,幫助下基層市民啦!」深水埗區議員劉佩玉指出,很多劏房戶都會將消費券用於日常基本生活開支,及為小朋友購買開學用品和上網卡等等,估計能夠應付2至3個月的日常開支。
觀塘區議會主席柯創盛則指,今期消費券收到市民和商戶的廣泛好評,不少基層市民用消費券購買以往買不起的物品,例如洗衣機、電視、防疫物品、快測包等等,加上政府近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市民普遍都樂意消費,商戶也願意安裝電子支付裝置,預估商戶的生意額會增加2至3成,不過柯創盛希望政府再派發下一期消費券時,能簡化八達通的領取限制,照顧長者需求。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史立德提到,隨着政府放寬多項社交距離措施,再配合消費券派發,料本地零售有較大上升空間。他指出,今年第一期消費券派發後首一星期,市面人流明顯改善,有電器銷售商反映,較貴價的電子產品銷量增加,相信是受惠於消費券加碼;此外,亦有電器零售商反映,派發消費券首一星期的銷售額是過去3個月總銷售額的數倍。
租屋可扣稅有利夾心階層
雖然香港經歷兩年多疫情,但樓價仍處於高位,租屋族的租金開支龐大,特區政府將首次設立住宅租金稅務寬免,租屋的納稅人每年租金開支最多獲10萬元免稅額,有受惠的市民認為新政策非常有幫助,減輕交稅壓力,但亦有市民認為措施幫助有限,更擔心業主藉此肆意加租。
租住上環區住宅的陳女士認為,新政策對她非常有幫助。陳女士表示,之前申請過公屋,唯因後來加人工而超出申請公屋門檻被剔除,她現時每月繳交近萬元租金,個人交稅亦約一萬元,「如果可以將租金開支扣稅,梗係有幫助,覺得個政策都幾實際,起碼我們兩邊唔使交咁多錢。對於我哋呢類申請唔到公屋、又抽唔到居屋嘅人來講係福音。」
另一名租屋族吳先生租住紅磡一個住宅單位,一個月9000元租金,每年交稅逾萬元,吳先生認為措施幫助有限,「十萬元稅務寬免不算多啦,只可以話幫到少少。」吳先生也不排除業主可能會乘機加租,「可能啲業主覺得有租金扣稅,加多些租金都無所謂,反正有政府稅務優惠補返數。」
民建聯中西區支部委員劉天正表示,有部分夾心階層人士收入高於申請資助房屋上限,但又未有足夠首期置業,他們往往長期以高昂的租金租住私樓,租金會佔到收入的三分之一到半成,是一筆不小的生活開支,如今能夠減免一些稅費,無疑是能幫助他們存錢,他希望在未來這個措施能夠恆常化,並且政府能夠適當控制樓價升幅,讓年輕人能更早的步上置業階梯。
(點新聞記者李斯哲報道)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