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區組織協會今日(1日)表示,在去年11月至今年2月,協會訪問約百位60歲或以上在職長者。調查發現,60歲或以上在職長者每月收入中位數是1.1萬元,較香港工資中位數少約一半;約95%的受訪者因不能應付生活開支而未能退休,有64%的人更表示「做得幾耐就幾耐」。
調查指,在職基層長者工時過長,受訪長者每周平均工作時數為49小時,有71%人每月工時超過208小時,其中受訪最高工時達270小時,超高工時下有84%長者因工勞損,卻未能受惠於《僱員補償條例》。逾80%長者表示有勞損及痛症,主要集中在腰部、肩頸膊及膝部,平均持續時間6年,當中曾就醫長者的不足30%。此外,逾70%的受訪者在劏房居住,租金佔入息逾4成。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吳衞東表示,該局面無奈且令人傷心,認為長者的生活沒有尊嚴。他指,勞工及福利局做得不夠,包括在《僱員補償條例》、在職家庭津貼和長者生活津貼等方面。社協期望政府可改革「中高齡就業計劃」,同時需全面檢討《僱員補償條例》的行業及定義,並放寬「長者生活津貼」入息上限,促請政府制訂長者就業友善政策,成立跨部門工作委員會,檢視長者生活津貼、中老年就業計劃等措施,並延長放寬在職家庭津貼的工時下限。
更多閱讀: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