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來論丨人心的二次回歸——論香港教育的去殖民化

文/盧業樑

今年3月,為紀念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登基70周年,英國威廉王子夫婦出訪加勒比海三國(伯利茲、牙買加、巴哈馬),豈料訪問被三國民眾指控為「殖民之旅」,遭遇多場抗議,並表示不再奉英女皇為國家元首。雖然威廉王子最終代表英國皇室表態支持三國的抉擇,該表態中透露着無奈和妥協。

回顧歷史,十七世紀歐洲殖民者在美洲掠奪屠殺,盛產甘蔗、高度依賴奴隸工的加勒比地區,被英格蘭選中為早期最重要、最有利可圖的殖民地。據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早前報道,大英帝國控制牙買加300多年,強迫數十萬非洲奴隸在殘酷條件下勞作。在此情況下,蔗糖取代煙草和可可成為牙買加主要作物。據報道,到18世紀中期,牙買加約有430個糖業種植園,而近一個世紀前只有57個。

歷史的屈辱與沉痛深深刻印在加勒比海民眾的基因當中,一場皇室訪問變成了一場針對英國「殖民主義」的聲討大會。然而,在地球另一邊、同樣曾被殖民統治過的香港卻處處瀰漫着濃厚的戀殖氛圍。

眾所周知,美英為首的西方列強戰後通過顏色革命擾亂世界各國政治、肆意干涉他國內政,而通過教育摧毀扭曲他國歷史觀則是推行顏色革命的主要手段之一。在香港,伎倆如出一轍——中國的文化及歷史觀被扭曲醜化,直接導致香港回歸後人心回歸工作難以展開,也是2019年黑暴亂港的根本原因。

隨香港國安法落地,中央撲滅外國勢力在港囂張氣焰之後,人心「二次回歸」的關鍵便是正視「去殖民化」工作。特別是在教育上「去殖民化」。筆者在此拋磚引玉,提出幾條既具緊迫性,新一屆特區政府又可以立即執行的建議。

-重新審視中國歷史科內容 讓學生在課堂上對歷史產生興趣

在現行學制中,在初中三年硬把中華五千年歷史「教一遍」,然後讓學生應試,對他們來說十分困難。很容易使學生在冗長的課文及考評壓力中,漸漸失去對歷史的興趣。歷史課不單單是讓學生「知道」歷史,而是要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及身份認同、構建華夷之辯的概念、感受民族苦難,讓學生擁有正確的歷史價值觀。故怎麼使學生對中國歷史產生興趣才是推動歷史教育的第一步。

建議首要是把高中階段的中國歷史改為必修課程,且需重新審視及整理中國歷史課程內容,以專題式教學提高學生對中國歷史的興趣:如以「三國」為歷史專題,帶出魏晉南北朝歷史,甚至介紹日本人為何那麼崇拜三國志;以「清明上河圖」專題讓學生了解北宋的輝煌,人民生活的富庶;以「岳飛抗金」為專題讓學生感受民族苦難及愛國精神。只要培養好學生對歷史的興趣,減去不必要的考評,學生必然能在高中至大學階段自行產生出探索中國歷史的興趣。

-課堂之外 在社會上多實施、推廣去殖化

除學校教育,去殖民化教育應是廣義上的:即包括教材、教師、教學內容、家庭教育管理、社會軟硬環境等的全方位動作,將「去殖民化」工作落實到青少年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

筆者建議,應當設立殖民地歷史博物館,把歷史教育融入香港市民生活當中:以擺事實、講故事的方式,讓民眾和學生從生活中都能夠體會到具體的歷史事實,客觀理解殖民地的成因與歷史,破除對殖民地政府的迷思。

博物館可以羅列殖民地政府百年來在政治、經濟、社會等層面的施政,讓港人可以了解到殖民地政府的本質,避免因一時對特區政府的不滿,而將希冀投射在一個「無何有」之政府身上。殖民地歷史博物館的選址,建議放在現時位於香港島中環上亞厘畢道的香港禮賓府,其於英治時期是香港總督府(又稱港督府),建立有逾160多年,見證香港殖民史。

同時,筆者認為應該將位於香港尖沙咀的九龍公園更名為「林則徐紀念公園」,豎立林則徐雕塑。民族英雄林則徐和香港尖沙咀在歷史上頗有關聯。一百多年前,引發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線「林維喜案」,就是發生在1839年的尖沙咀,可以說九龍是香港殖民歷史的起點、中國近代屈辱史的起點。在公園內,可順勢介紹香港被割讓的歷史,以及殖民統治時期香港社會生活現狀,多角度反思歷史,點出殖民不公義的本質。香港最大的公園維多利亞公園就是紀念英國歷史上顯赫一時的維多利亞女王,她的銅像還在每天注視往來的香港市民。為什麼不能把民族英雄林則徐的銅像,樹立在鴉片戰爭導火線所在地——九龍尖沙咀?要知道,全港並沒有鴉片戰爭或其他抗擊英國殖民侵略戰爭的任何紀念銅像!

再者,香港島的街道、學校、醫院、文體康樂建築物、機構等,以英國人名字命名的不下一千個,比如莊士敦道、士丹頓街、砵甸乍街、彌敦道等……香港不少街道都是以背負着侵略罪孽的英國殖民侵略者的名字所命名。大量帶有殖民色彩的名稱,回歸後沒有改變,雖然體現了「一國兩制」的泱泱大度。然而在體現大度的同時,也要牢記過去,講清事實。故建議在侵略者命名的街道名旁豎立中英文講解牌,及於上述所提到的殖民地歷史博物館辟專區,對街道名稱由來做詳細說明,開設恒常展覽,組織學校帶領學生作為校外活動參觀講解,並在學校派發讀物配合使用。

總體而言,香港教育至今仍沒有進行去殖民化過程,更沒有建立與「一國兩制」制度相適應的新教育體制,香港的教育應當從「殖民地式」教育轉變為「「一國兩制」」特色教育,不僅僅是講好中國故事那麼簡單,還需要講清楚從香港被割讓開始,中國這一百多年被西方國家(包括日本),這些今天所謂G7國家的恥辱性侵略真實歷史,從而培養香港青少年成為具有民族情懷的合格國民。

香港回歸祖國已經25年,但人心回歸進度緩慢。青年工作難以開展則是人心回歸的核心問題,惟香港青年問題背後原因複雜,故需先從教育的去殖化下手,讓他們先弄清楚香港與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百多年被恥辱性侵略的開端,使他們明白近代中西方之間侵略與被侵略的關係,方能破除殖民強盜在香港青年心中根植的遺毒——現在所謂西方的民主價值觀!

(作者為全國政協委員)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來論丨人心的二次回歸——論香港教育的去殖民化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