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山野論道|詳解李家超新政綱(三):創科之路前行亟需堅信其道

文/導祖

說起回歸後香港的創科之路,大家首先會想到董建華先生任期內的數碼港建設,但少有人知道科學園也是始於這一時期的規劃,以及後來功敗垂成的硅港計劃。上世紀90年代,香港已經發展成為亞洲首屈一指的電子製造業中心,上市公司ASM太平洋、德昌電機等就是其中的翹楚,國際科技巨擘摩托羅拉、飛利浦等更是把亞洲研發和製造中心設於此地。90年代末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香港樓價暴跌,生意難做,傳統優勢產業模式面臨挑戰亟需轉型,而此時太平洋彼岸吹來的互聯網科技熱潮正方興未艾。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董先生高屋建瓴,提出了一系列促進香港創新和科技發展的措施,包括了數碼港、科學園、中藥港(民間對國際中醫藥中心的通稱)和硅港,其中後兩者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未能落地。

後來香港經濟在中央的幫助下復甦,地產市道重拾升軌,對創科的重視也讓位於其他行業。2007年政綱的首要議題是基建投資,五大主題未有創科,當時的特區政府更把工商及科技局改組為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科技」一詞的隱去體現了思路。2012年政綱糾正了思路,以專門篇幅與工業發展相結合論述了創科發展規劃,2017年政綱也延續了這個風格,重視程度均較2007年有提高。但兩份政綱中這個主題均放在了經濟發展的大模塊下,與其相併列的還有其他7-8個行業,2012年創科排在金融,航運業之後位列第三,2017年則僅優先於漁農和文化創意行業。這就牽涉到導祖上一篇提出的問題:為什麼要搞創科中心?是傳統戰略定位面臨危機和挑戰時的權宜之計?還是需要政府支持的諸多行業中雨露均沾的一塊?亦或只是人云亦云,大家說要搞就搞吧?沒有想清楚其中的道理,樹立堅定的理念,對創新科技的支持便可能出現搖擺,一旦傳統優勢行業出現復甦便可能放棄,或者即使是支持也可能面目模糊,不夠旗幟鮮明。

我們認為,特區政府應把創科發展列為城市百年發展的長期根本政策,堅信其道前行。通過拆解衡量經濟發展的主要指標GDP(國民生產總值),筆者與大家一起探討這個道理。GDP是一個金額的概念,由兩個變量:生產量和價格相乘而得,而價格受到兩個因素影響,即價值和流動性溢價,引導流動性溢價的主要是供需關係,引領價值提升的主要動因就是科技。因此,要促進經濟發展,要麼提高生產量消費量,要麼增加貨幣流動性(俗稱「放水」),要麼促進科技進步。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化外向型經濟體,貨幣流動性調節所受掣肘較多,本土消費量有限,唯有依靠科技進步取得產品端核心競爭力,佔領全球市場帶動生產量提高,才是長遠發展的保證。傳統的香港功能定位,無論是國際貿易中心還是國際金融中心,均是以撮合(實物商品或資金)供需的(中介)服務業為主,與產品端競爭力相比,護城河還不夠高,具有歷史的偶然性和制度性原因,隨着中國的擴大開放,必將甚至已經面臨分流和替代。回望當年的亞洲四小龍中其他三家,均積累出了優勢科技特色。所以,危機意識,迎接挑戰,百年大計,科技為先。

李家超先生的新政綱雖然仍把創科置於經濟發展的大模塊中,但將其他行業進行了歸納匯總,而將創科中心單列為一大塊放在金融中心之後,突出了重點。筆者進一步在想,特區政府可以把這些戰略定位作為一個有機整體進行運作,而不是作為單獨的分部各自為戰。這就要分清哪些戰略定位是目的性的,哪些是手段性為目的服務的?誠然,所有的行業都有一個目的,就是提供該行業從業者的就業機會和增加其收入,這就自然會衍生多方面的利益訴求群體。但是作為城市的管理者,要清楚最終的目的是什麼。筆者認為是為了更事半功倍地使這座城市的經濟持續發展,兼顧人民充分就業收入增長生活安定有充分福利保障,同時保持社會穩定自然環境良好。這樣,塑造具有強大競爭力的創科中心就成為了核心目的,金融中心提供融資服務促進其發展,文化之都增加香港魅力吸引全球科技人才,法律和知識產權保護捍衛科研利益。科技的理念滲透於治港的每一個細節,強化政府治理能力、精簡程序提供更多安居之所、同建關愛共融社會都可以依靠科技提高運行效率。

在調研中,不少科技界朋友提到了阻撓發展的一些問題,但是通過上面的思路重組,我們發現香港發展創科原來可以有這麼多優勢和配套資源,「道」的理念解決了,「術」的障礙就不再是問題。更何況香港還有一個很大的制度性優勢,就是現代社會重要的生產要素信息的順暢流動,香港科技工作者接觸海外前沿技術的效率應該是高於內地同行的,香港大學的科研水平也因此具備國際水準。筆者先前的文章提到,香港傳統戰略定位得益於人、物、資金等生產要素的流動。新的時期,創科中心的發展將受益於信息流的優勢。

挑戰仍然嚴峻,原本具有電子製造業先發優勢的香港,播下的種子在深圳發芽開花結果,形成了以互聯網騰訊和電訊設備華為為代表的軟硬科技資訊產業集群,上海形成了半導體產業集群,蘇州、無錫形成了醫藥研發產業集群,甚至內陸省會合肥都在新能源上形成了產業集群特色。科技的分支還有很多,是多線出擊還是充分結合本地優勢和特色,在「小政府、大社會」理念指導下重點布局,我們下回接着分解。

更多閱讀:

山野論道|詳解李家超新政綱(二):釐清規劃中的香港發展邏輯之戰略定位選擇

山野論道|詳解李家超新政綱(一):釐清規劃中的香港發展邏輯之摸清家底

山野論道|看見陽光:以建言善策開新篇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山野論道|詳解李家超新政綱(三):創科之路前行亟需堅信其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