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熱點追蹤|總書記關懷之下 香港創科再出發

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對香港創科表示了關心關懷。圖為2018年10月23日,習近平出席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資料圖片)

人民日報客戶端昨日(21日)發表文章《從這3件事 讀懂習總書記對香港創科的關懷》。文章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對香港創科表示了關心關懷,不斷激勵香港創科融入祖國發展大格局,創造令人欣喜的佳績。

文章表示,對於香港這個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不可忽略「創科」新標籤。文章回顧了香港創科大事記,表明習近平總書記和中央對香港創科的無限關懷。

一直以來,香港被詬病沒有屬於自己的科研技術,其實不然。回顧上世紀七十年代,製造業是香港經濟的主要動力,帶動本港經濟迅速增長,使得香港一躍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香港八大高校的科研能力也是享譽全球,其中五間高校名列世界百強大學之列;專家學者齊聚,培養了無數科研人才。可是,這些豐厚底蘊並沒有幫助到香港的科研發展,甚至讓一河之隔的深圳趕超,背後的原因值得深思。

「去工業化」變「再工業化」 更加注重創科發展

回歸以來,香港面臨經濟轉型,以服務業為主導的經濟結構,導致香港逐漸走向了「去工業化」,而與之伴隨的是香港的科技產業也隨之被忽略。香港的「去工業化」主要體現在,早前香港的工業本質上是一個低技術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當天然資源缺乏和人力成本高等自身因素,遇上內地工業飛速發展,導致香港優勢消失,大部分重工業和設備北上,沒有了「下游」的產業落地,香港的科研技術也隨之被分散至內地甚至國外,本土科研僅僅存在於高校研究和小規模項目中,沒有產業支持,學術研究自然無法開枝結果。而反觀內地,則注重發展「智造中國」,將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融入產業發展,帶動科研創新,兩者深度融合,飛速趕超香港。因此,產學研三者結合,打破香港「去工業化」的困境,或許是香港科創發展的關鍵一步。

特區政府已經意識到這一點,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早在2018年的網誌中指出,政府近年積極推動「再工業化」,發展以新技術及智能生產為基礎……而其中,提高香港的研發實力是推動「再工業化」重要一環。2021年,現任特首林鄭月娥發表任內的最後一份施政報告,其中也提到兩項關於發展香港創科的重點。其一,報告強調要為發展創科產業增加土地供應。其二是在重組政府架構中,提到要擴大現有的「創新及科技局」為「創新科技及工業局」,提倡香港「再工業化」。今年,正值政府班子換血,更是香港創科轉型的關鍵一年。香港更要用好這些優勢,擺脫以往枷鎖,重新邁開步伐。

「中央扶持」到「成果落地」

除了自身不懈努力,還有中央政府的大力推動和政策扶持,香江科創有望重現往日光芒。2019年發表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綱要》中,有很大篇幅提出要加強粵港澳三地的科技創新合作,支持香港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而2021年發表的「十四五」規劃,更是再次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以及深化內地與香港的科創合作關係,并首次將深港河套納入粵港澳大灣區重大合作平台。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對香港創科表示的關心關懷,更讓人看到中央對香港成為創科中心的殷切希望。

香港不應該氣餒和放棄。近年來,香港作出的成績也讓大家看在眼裏,這幾年,各類科研基金成立、科學園和數碼港兩大科創企業孕育搖籃成功孵化眾多獨角獸企業、全城致力打造「智慧城市」乃至長55公里、全球最長的橋隧組合的跨海通道港珠澳大橋通車。這些成果都是中央和本港政策扶持下,香港科創的成果落地。

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早前發表的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香港在131個經濟體中名列第14位;全球科技集群中,深圳─香港─廣州位居世界第2位。瑞士洛桑管理學院2021年世界數碼競爭力排名中,香港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當中在科技方面的表現更被評為世界第一。這些都證明了香港創科的進步和發展的潛力。

期待在不久的將來,再沒人會說香港是「科技荒漠」,總書記的願望和期盼圓滿落實,港人的科技夢「再出發」,香港很快將走進世界科技創新中心的行列。

更多閱讀:

人民日報:從這3件事 讀懂習總書記對香港創科的關懷

總書記心繫香江|「香港發展一直牽動着我的心」

回歸25年大事記|2017:習近平主席視察香港 香港迎首位女特首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熱點追蹤|總書記關懷之下 香港創科再出發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