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創新科技中心主任黃錦輝接受點新聞專訪時表示,發展數字經濟對香港十分重要,近日上海就誕生了首家數字人民幣支付醫院,香港作為國家對外開放的窗口,更要做好試驗田的角色。
「香港回歸後好幾任政府班子都是重視創科的,這些積累成就了現在良好的創科環境。現在講發展國際創科中心,一定要借國家的東風,趁勢而上。」作為回歸後第一批參與香港創科建設的科學家,黃錦輝認為,在數字經濟方面,香港完全有條件成為國家對外的數字人民幣中心。
6月14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在門診急診結算、出入院管理以及計劃財務科等各個窗口,完成數字人民幣支付功能建設及應用,成為上海首家全面上線的有數字人民幣支付功能的醫院。而在此之前,數字人民幣已在上海同仁醫院試點成功,該醫院的醫生們用數字人民幣實現點餐、消費、支付一站式體驗。
黃錦輝表示,香港在發展數字經濟方面有自己獨特的優勢,那就是包容性。「包容性是我們的特長。包容性也是國際化所需要的東西。尤其是在未來的『十四五』規劃中的這個階段,因為國家在大力推動國內經濟循環、國外經濟循環,我覺得香港也是有這個角色的。」他說,香港也有潛力成為數碼資產國際交易中心,特區政府可以思考如何將一些數碼化的金融科技帶到國外。
黃錦輝說,由於近年的中美貿易戰、疫情等原因,外部環境不明朗,「在對外做生意方面,亦都越來越少了」。既然外邊的生意不理想,那就應該去製造內需。而國內經濟循環這一項政策,就是針對內需。例如,華為公司當年推出5G的時候,一些歐美國家就瘋狂抵制,以為可以阻礙華為的發展。然而國家依然需要推動智慧城市、發展創科,這個時候就創造了一些內需的機會,而華為亦把握住了這個機遇。
黃錦輝說,現在的國策是以國內經濟為主體去開發,國際情況依然需要持續關注,而香港在國家連接國際這一塊,就能夠運用自身優勢發揮好作用。
黃錦輝有感而發,香港有現在這樣的發展創科的條件,離不開特區政府的重視,而回歸初期選擇逆流回港的「海歸」,亦在這方面作出了貢獻。黃錦輝是第一批從海外回流的華人博士後,他回港後選擇做研究、成立創科公司。「當時從國外返來的高學歷人士,大多都是留在大學教書,很少出來實幹。」而他口中提到的創科公司,就是慧科訊業,在回歸後的第二年成立。「我有不少傳媒界的朋友告訴我,他們直到現在都經常用WiseNews。我想這個產品對傳媒界、教育界的貢獻還是很高的。」
今年是香港回歸25周年,黃錦輝說,要成為國際創科中心,香港一定要借國家的東風,趁勢而上。對於學者出身的孫東將負責創新科技及工業局,黃錦輝認為,孫東在大灣區合作方面本身有經驗,相信他上任後亦會聚焦兩地科技融合,盡快幫助香港成為國際科創中心。
(點新聞記者湯嘉平報道)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