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久慧說法|請俾個機會寒門學子讀醫科

文/鄭久慧

肝臟移植權威盧寵茂醫生曾就讀的小學,是僅有9間課室的小校舍,亦是筆者的母校,1905年創校至今,服務荃灣舊區的基層學生長達117年。在筆者讀小學的90年代末,不少學生是內地新來港貧困學童,母校作為他們融入香港的第一站,本着有教無類的精神,積極提供各類支援,春風化雨,成就了不少今日社會的中流砥柱。猶記得當年12月寒冬,媽媽帶着筆者踏遍整個荃灣都找不到學位,母校校長得知後,二話不說馬上開了新學位給我,只說了一句:「有書讀,好緊要!」

知識改變命運,正值DSE放榜,逾1.7萬考生達到升讀大學要求的「3322+2」門檻,但仍須1.3人爭1個資助大學學位。在競爭最激烈的醫科,DSE本地生更須面對大量IB等國際考試考生搶奪大學醫科學位,寒門學子還有機會成為盧寵茂醫生那樣的大國手嗎?

香港僅港大及中大提供醫學士學位,每個學位納稅人津貼逾400萬,為公立大學所有學科之冠!中大醫學院錄取本地DSE考生的比例遠比港大高,在2019年中大醫學院9成學額為DSE,港大醫科卻僅收52%,而中大在2018、2019、2021年取錄DSE考生的比率均維持7成左右。

在過去十年,DSE學生只佔港大醫學院約一半的學額,遠低於理想。即將卸任的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在2013年走馬上任時,致力改善收生制度,銳意擴闊多元化收生途徑,增收來自不同背景的學生,當時他曾保證招收最少75%本地生,奈何2017年至今從未兌現,去年港大醫科僅取錄51%DSE學生,不少學額給了非聯招收生的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IB)及普通教育高級程度證書(GCE A-levels)的考生。細看數據,在2018年DSE學生佔港大醫科總收生僅49%,2019年微升3%至52%,2020年升至近年新高的57%,但仍在5成徘徊,與承諾的75%相差甚遠,到2021年再創新低51%!

DSE是本地考試,作為香港的大學理應支持本地考制,拿納稅人血汗錢的公立大學更應照顧本地學生權益,讓基層學生有機會透過學業成就向上流動,擺脫貧窮,何以醫科卻反其道而行之?

眾所周知,本地DSE考生每年為1萬多個本地大學學位爭崩頭,不少人甚至被大學拒諸門外!那些認為本地DSE考制未如理想,而需要廣招國際生的醫學院管理層,大可以倡議教育改革,而非扼殺本地生名額,形同拿香港納稅人金錢去哄抬IB這些國際考試的價值!若醫學院的管理層真認為收生多元化非常重要,大可自己找捐款去補貼這批「國際學生」讀醫科,而非蠶食基層本地生的升學機會。

在意識形態方面,IB學生無須像DSE考生那樣,修讀「公民及社會發展科」,難免少了家國觀念。而IB創立60年,是代表西方價值觀的產物,間接反映西方統治階級的價值理念。君不見IB龍頭學院、位於英國威爾士的大西洋書院,幾十年來不斷吸納西方元首及精英階層就讀,未來的西班牙女王及未來的比利時女王去年剛剛入學。IB無疑是歐洲跨語言、統一意識形態及價值觀的教育工具,如果讓香港最精英的醫科生來自西方思想的搖籃,對香港的未來是好事嗎?

一場新冠疫情,告訴港人,我們挑選的醫科生不單止是選賢與能,有高IQ, 更要有醫德,植根香港,有為香港犧牲的精神,就像沙士的謝婉雯醫生那樣,在香港危難時挺身而出的基層孩子。寒門學子要考到與中上層子弟同樣的成績,已經要付出加倍努力,又怎可削減應公平分配給他們的學額呢?

還有20日大學聯招(JUPAS)就放榜, 特首李家超提倡人文關懷,以人為本,特別提出要照顧住劏房的基層孩子,讓他們向上流動。筆者誠懇呼籲,請善用我們非常有限的醫科學位,給植根香港的寒門學子一個平等的機會!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久慧說法|請俾個機會寒門學子讀醫科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