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駐香港特派員公署昨日舉辦第十四屆「香港盃」外交知識競賽頒獎典禮。行政長官李家超致辭時表示,希望香港年輕人多關心、了解國家發展和世界格局,以及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論實踐和成就,增加外交知識,培養國家觀念及國民意識。
李家超致辭時表示,競賽能幫助同學們提升對國家外交的認識和興趣。今年疫情為香港帶來嚴峻挑戰,但本屆競賽規模打破紀錄,同學們在家依然持續學習和積極備戰,充分證明了香港青年對比賽的支持、對外交的熱衷和對國家發展的重視,令人鼓舞。
李家超指出,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香港定位及未來發展方向,加上粵港澳大灣區及「一帶一路」的發展,都讓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抓緊國家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格局所帶來的機遇。他希望香港年輕人多關心多了解國家發展和世界格局,以及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論實踐和成就;又鼓勵年輕人透過外交部記者會、駐港公署的活動等,增加外交知識,培養國家觀念及國民意識。
自稱外交部發言人的「粉絲」
李家超續說,自己是外交部幾名發言人的「粉絲」,經常留意外交部記者會,從而了解國家外交政策的最新發展。今年來,幾名發言人在社交媒體上也很積極活躍,而外交部駐港公署也非常用心經營社交媒體,充分利用以宣傳國策和各方面訊息。他指出,自己與特區政府會掌握好網上的話語權,充分利用網上渠道說好中國和香港故事。
李家超表示,國家主席習近平及中央關愛香港青年,強調年輕人是香港的未來,特區政府會積極增加青年向上流的空間,希望年輕人就10月公布的施政報告,在公眾諮詢期間發表意見。
外交部駐港公署特派員劉光源致辭時表示,國家對香港青年的關心支持是最佳舞台。近年來在中央堅定支持下,「十四五」規劃賦予香港新的定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不斷深入,一系列惠港利民舉措相繼出台,為香港青年勇敢追夢、勇攀高峰開闢了廣闊空間。
劉光源冀青年激揚愛國之情
劉光源鼓勵香港青年爭做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一國兩制」接班人。他並勉勵港青胸懷祖國,以青春之我激揚愛國之情;放眼世界,以青春之我涵養天下之志;苦練內功,以青春之我鍛造實幹之才。「成長為時代所需的棟樑之才,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澎湃大潮中書寫自己的精彩人生。」
駐港國安公署副署長李江舟、教育局局長蔡若蓮、香港明天更好基金執委會主席陳啟宗、香港賽馬會主席陳南祿等主禮嘉賓出席了活動。競賽獲獎學校校長、師生代表,香港教育城、聯合出版集團、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迪士尼、香港電台、明報、國泰航空等競賽協辦和贊助單位代表及關心支持國家外交的香港社會賢達等100餘人共襄盛舉。
「香港盃」外交知識競賽是外交公署同教育局、香港明天更好基金共同主辦的品牌活動,迄今已有15年歷史。今年競賽是疫情下時隔兩年首次重啟,適逢香港回歸25周年,以「二十五載慶回歸,大國外交譜新篇」為主題。香港廣大中小學校踴躍參加,全港233所學校4.8萬人報名參賽,競賽規模再創新高。
同學:參賽獲益良多 增民族自豪感
道教青松小學(湖景邨)潘韋柏、仁濟醫院王華湘中學余淑儀兩位同學作為獲獎學校代表發言表示,參加外交知識競賽獲益良多,不僅對中國外交有了更多認知,也加深了對國家歷史文化以及「一國兩制」香港實踐的了解。通過比賽,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識進一步加強,將繼續努力學習,將來為國家和香港發展貢獻力量。
潘韋柏表示,參加競賽令他們獲益良多,除了認識國家外交歷史外,更讓他清楚知道香港回歸的經過及「一國兩制」的構思來源,甚至了解祖國近年與其他國家設立不同的合作組織。例如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二十國集團、金磚國家等等。這些組織和活動不但可以聯繫不同國家,作為溝通的橋樑,更能維持世界的繁榮及穩定。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潘韋柏回憶他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對歷史沒有太大興趣,但自從被挑選加入常識問答隊之後,他才察覺原來「讀歷史」並不是想像中沉悶。他反而可以通過過往的人和事,思考今天的世界發生的事件對未來的影響。「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他說,明白到學習中國歷史的價值,會繼續努力去學習,關心國家和香港的發展。
余淑儀表示,外交知識競賽內容圍繞國家外交政策、中國歷史以及中國文化,令學生明白國家如何參與全球治理。此外,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競賽部分題目涉及基本法的重要性、「一國兩制」的特色、大灣區發展的情況、香港歷史等,加深了對國家、香港發展的了解,例如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其中一個重要目標是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三大中心地位。余淑儀希望將來能夠成為一名教師,以教師身份鼓勵她的學生認識國家以及世界發展大局。
(來源:大公報)
更多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