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交友軟件五花八門,相關騙案亦時有發生。有團體今日(6日)公布一項調查發現,逾兩成受訪者曾遇網絡騙案,涉及洩露私密照片、個人資料或損失金錢等,部分受害人的精神健康狀況亦受影響。調查亦發現教育程度較高的受訪者,比較不願意尋求協助,專家建議社會應為受害人提供更多支援服務。
團體「關懷愛滋」今年5月至6月期間以網上問卷訪問401人,受訪者年齡介乎18至35歲,主要研究年輕人在交友應用程式所遇的網絡騙案,與其精神健康狀況關係。調查發現逾兩成受訪者在受訪前兩周有遇到騙案,當中四成人損失金錢,由數百元至數千元不等;約有4%受訪者洩露私密照片。
關懷愛滋亦與當中10名受害人進行深入訪談,發現教育程度較高的受害人,比較不願意尋求協助,由於社會一般認為教育程度較高的人士較難遇騙,因此他們多不願意告知家人朋友求助。香港中文大學賽⾺會公共衞⽣及基層醫療學院研究助理教授楊雪指,除了需要提高市民的網絡安全認知外,社會上亦需要提供為網絡騙案受害人而設的支援服務,協助受害人要求移除未經授權披露在網上的個人資料。
「關懷愛滋」項目經理、註冊社工陳智傑表示,「關懷愛滋」及組織「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均向不同對象提供「未經同意發放私密影像下架支援」服務,相信在組織介入下,網上平台或有機會較快將相關內容下架;組織同時提供心理輔導服務,鼓勵受害人有需要時可求助。
收藏
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