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落雨水浸、蟲鼠不絕……寮屋戶慘過住劏房

大熱天時,寮屋鐵皮屋居民就如住在熔爐內。大公報記者近日直擊茶果嶺村,有長者居於如危樓的廢置鐵皮屋內度過晚年;有住戶屋頂曾被強風吹起,飽受水浸之苦;亦有人在板間房內過着多年「無電視與世隔絕」的生活,還要經常應付蛇蟲鼠蟻突襲,慘過住劏房。

有立法會議員擔心,茶果嶺村雖已納入重建,但程序繁複恐令收地受拖延,政府部門應與寮屋居民加強溝通,多落區了解民情,達至盡早收地,居民又獲得適切安置的雙贏局面。

寮屋問題由港英政府年代遺留至今,現時本港仍有近38萬間,分布於港九新界。2019年施政報告提出重建茶果嶺村、竹園聯合村及牛池灣村三條市區寮屋村,最先清拆的茶果嶺村,部分住戶居住環境惡劣,對前景更是迷惘。

地板破爛 隨時踏空跌落下層

踏進姓馬街坊的家,看到猶如電影內廢墟場景,該鐵皮屋原為一間製鞋廠,樓高兩層,下層由磚頭搭建,惟部分牆壁已倒塌,上層由鐵皮及木板建成,大部分鐵皮已生銹。屋內長滿野草,上層大半覆蓋屋頂的鋅鐵板已被風吹走,一半地板已消失,部分地板間有寬闊罅隙,呈中空狀,人一不小心踏空,隨時跌落下層。一頭濕髮的馬先生匆匆趕回家,因為家裏沒有浴室及廁所,只能在附近公廁及公共浴室洗澡。

「而家天氣咁熱,好難頂。打風落雨,周圍都漏水,無人理亦無人整。」年屆80的馬先生居於上址近20年,一直替別人看屋。樓上的睡房沒有安裝冷氣機,除了雜物便只有一張摺床,床尾的屋頂已「穿窿」。「蛇蟲鼠蟻,蜈蚣什麼都有。」馬先生申領高齡長者生活津貼過活,因每月只象徵式繳交500元水電費,故此「住住先」。去年12月地政總署已作人口凍結登記,「希望清拆時,可以給我一間公屋。」

「打風落雨,試過屋頂被吹起,家裏亦水浸。」70歲的鍾先生與妻子及兩名兒子一名女兒,居於該村的小木屋已有逾20年,約百多平方呎的寮屋分上下層,下層是客廳、廚房及廁所,也是鍾先生的卧室,一張雙人床已佔去大半空間。

香港現今仍有近38萬間寮屋,居民均盼望早日獲安置上樓。

經濟條件差 盼安置原區公屋

鍾先生曾任職保安,靠微薄的薪金養活一家五口,早前因年紀大退休。早年颱風吹襲,家裏用瀝青布鋪成的屋頂被吹起一半,十分狼狽,「之後有些錢就改為鋪鋅鐵板,裝上螺絲,改善了許多。」此外,因其家靠近山邊,早年落大雨時曾有洪水湧入屋內,「客廳都浸了,很擔心會漏電。」去年11月接獲通知,可優先安排入住筲箕灣的明華大廈,惟他婉拒,指房協租金太貴,月租需7000元兼要交差餉,難以負擔:「我們返工返學都在這一區,希望政府能作原區安置上公屋。」

茶果嶺居民關注組主席羅燕生表示,政府部門去年五月曾往上址進行簡介會,但只「照書讀」地解釋收地程序。他指在簡介會前,曾進行居民意見調查,當時52%居民願意清拆,48%居民有保留,但召開簡介會後,對清拆有保留的居民有所增加。他希望部門能持續落村聆聽居民聲音,並希望當局考慮居民需要,讓居民原區安置,清拆安排住屋時,亦希望能免入息及資產審查。

立法會議員顏汶羽直指,有關寮屋收地程序繁複且冗長,加上部門與居民溝通不足,令收地被拖延。他認為,特區政府應以跨部門處理寮屋問題,地政總署跟進寮屋政策的同時,其他部門如社署亦要跟進弱勢社群的需要,利用設立熱線電話或諮詢站等,多與居民溝通,從而令政府盡早收回及善用土地。

話你知/上世紀臨屋 歷多次火劫

除在茶果嶺外,黃大仙、鯉魚門、薄扶林村及新界多處地方都有寮屋村。在五、六十年代,香港的人口隨着大量內地移民湧入及出生率上升而急劇增長,因當時房屋供應未能應付突如其來的人口,數以十萬計的市民在未批租的私人農地上搭建寮屋,作為臨時房屋,而七十年代末期的非法入境高峰再次擴大寮屋的數目。

在實施一連串的入境管制措施後,本港寮屋人口自八十年代初稍為穩定。然而,寮屋區環境一般較為擠迫,衞生較差,過往亦發生多次火災。

違法出租猖獗 住客隨時遭逼遷

S女士多年來沒有收看電視,上網連線也極不穩定。

按照地政總署的「已登記寮屋的寮屋管制政策」,寮屋不能擴建、購買或租用,惟寮屋區內出租情況仍比比皆是,不少低下階層租住寮屋,遇上清拆,佔用人為得到賠償及安置,租戶往往慘遭逼遷,隨時變成無家可歸的「人球」。

板間房無私隱 4年無睇過電視

約五十歲、屬自由工作者的S女士表示,為方便照顧居於附近護老院的母親,加上收入不穩定,因而租住茶果嶺村內平價板間房,已居住近四年。她指,在該村的舊居月租五千元,不斷受着佔用人騷擾,要求加租之餘,還要忍受欠佳居住環境,「冷氣機壞了又不更換,房間好暗又潮濕,好多人吸煙,業主還要我交出政府補貼的電費,我不肯退回,就不斷以加租相迫。」她指,對方早前更要求加租一成,無奈下,去年她只有轉租村內另一間板間房,月租四千元。

約百多平方呎的板間房較舊居光猛,但間了數間板間房,各租客要共用廚房及廁所,隔音設備甚差,「鄰居說什麼我都聽到,完全沒有私隱。」此外,村內電力負荷差,難以使用大型電器,每遇打風常會停電。她笑言經常約早上五時就要起床,和鄰居「鬥」早煮早餐。

「我四年來都無看電視,有時上網也是斷斷續續。」她同時指出該區收發訊息不佳,「這裏雖處市區,卻似與世隔絕。」她擔心上址清拆後,難以在附近找到住處,希望相關官員能到場視察,了解居民的訴求,才能得知居民真正需要。

S女士個案屬冰山一角,每到政府部門檢視相關村落人口,佔用人便會與租客「談條件」,如在板間房再加戶,或在房間內再間劏房,以營造佔用人在上址居住的假象,從而獲得拆遷的安排或補償,若租客不就範,佔用人即收回寮屋,租客慘被逼遷。

改劃土地|茶果嶺村起公營屋再等7年

特區政府正推展茶果嶺村、竹園聯合村及牛池灣村三條市區寮屋發展,改劃土地用途的法定規劃程序分別於去年12月為茶果嶺村,及於今年6月為牛池灣村和竹園聯合村展開,預計完成各項詳細設計及研究後,約於2025年分階段展開工程,並由2029年起分階段提供8700個公營房屋單位。

當地政總署展開有關寮屋區法定規劃程序時,同步於村內進行凍結登記,收集發展範圍內現有構築物和佔用人的資料。根據凍結登記的資料,茶果嶺村內有大約750戶共1500名居民;竹園聯合村及牛池灣村的住戶人數尚在確認。該署及相關部門於去年5月就上述寮屋村的發展計劃舉行簡介會,向與會者(包括土地業權人、住戶及業務經營者)簡介發展項目的程序、補償及安置安排。另外,亦已安排社工隊持續到訪上述寮屋村。

地政總署發言人表示,政府將繼續與受影響的人士保持溝通,做好資訊發放及解說工作。

(來源:大公報 記者:余風<文> 麥潤田、余風<圖>)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落雨水浸、蟲鼠不絕……寮屋戶慘過住劏房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