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實習生做到本地銀行高管,擔任過外資保險公司香港區總裁,投身政界擔任立法會議員更成為立法會財務委員會主席……68歲的陳健波人生經歷可謂豐富多彩,如今又迎來人生的新一次「轉軌」,獲委任為新一屆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他有怎樣的成長經歷?在財委會如何與「反對派」鬥智鬥勇?做行政會議成員要如何助力特首施政?點新聞《香港機遇》欄目邀請到陳健波,與特邀嘉賓主持周振基一同傾談,講述他一路走來處處機遇的人生故事。
草根出身 一步步成為保險業巨頭
陳健波幼年時家境困苦,一家人住在徙置區,母親為減低生活成本,曾將他留在出生地潮州生活,幾年後才返回香港。提及這段經歷,陳健波用「不以為苦,反而覺得很有趣」形容。因為窮,當時大家都會想怎樣改善生活,而讀書,是陳健波想到的出路。
中七畢業,陳健波因成績還不錯,進入恒生銀行做實習生。但沒有大學學位的他,始終覺得需要考一個專業證書來彌補自己學歷上的不足。他以半工半讀形式研習校外保險課程,前後花費七八年時間,終於考取世界公認的英國保險學會證書。
在當時,保險行業在國外發展已十分興盛,惟在香港仍鮮為人知。陳健波形容,自己得以從事保險行業「好似命運安排我要走這條路」。據他回憶,1990年,由於公司人員變動,陳健波作為當時唯一考完了全部英國保險學會試的人員,臨危受命調往保險部工作。
在同事支持下,恒生保險部很快取得超過10%的增長率。其後,他又牽頭成立了人壽公司、管理MPF業務,涉足整個保險領域。至2005年陳健波離開時,恒生每年人壽保險新增業務額已達到13億港元,「是一個相當大的發展。」
日新月異 香港保險業更專業更規範
陳健波坦言,大眾對保險行業仍有諸多刻板印象:從業者需是「社交高手」、入行門檻低、行業規管不足……他笑稱,大家所說的「社交高手」往往指的是保險銷售,只佔整個保險業的一部分,「我們還需要精算師、高級管理人才,乃至行政總裁,這些都需要很強的專業性。」
至於行業規管方面,陳健波坦言,香港有12萬保險中介人,樹大有枯枝,行業中難免有害群之馬。但事實上,經過數十年的發展,香港保險業正在朝專業化、規範化的方向不斷發展,無論規管條例、銷售話術乃至產品設計,都較以往更加謹慎,也有更高要求。
行業發展中,挑戰總是在所難免。對香港保險業及規模龐大的從業者而言,持續兩年半的封關政策是眼下最棘手的問題。陳健波認為。在通關問題上,香港有「外關」和「內關」兩重問題要解決。「外關」方面,他直言封關政策已導致一些外資公司轉去新加坡等周邊國家,「想要他們返來好艱難。」陳健波希望入境隔離政策逐步放寬,最終實現與海外免隔離通關。「這個成功之後,再去和內地溝通,開『內關』也非常迫切。」陳健波說。
投身政界 對反對派倒行逆施忍無可忍
2008年,過了「知天命」之年的陳健波已在保險行業擁有舉足輕重地位。時逢當時陳智思選擇不角逐連任保險界立法會議員,陳健波隨即轉換跑道,「棄商從政」,參選並成功加入立法會。
談及十幾年來香港立法會的變化,陳健波坦言,初期只是覺得運作不暢,要困身及花時間,推動小小改變都十分艱難。但從2012年反對派「掂蕉」開始,此後數年間,陳健波見證反對派在立法會倒行逆施,情況一度急轉直下。「他們的行為激起我的火氣,我試過幾次衝出去,恨恨地罵他們。」
有危便有機,大家慢慢留意到原本平平無奇的陳健波,原來也是「性情中人」。在創科局被「拉布」擱置三年後,忍無可忍的陳健波決定,參選財委會主席並當選,用行動來對抗反對派的無理拖延。
有理有據 陽光下「剪布」妙挫反對派
為擔任財委會主席,陳健波做了很多準備,花了超過100個小時,同秘書、法律顧問一起,逐字研究之前的會議記錄,列出100多個問題,一一去查證研究。「當時沒有人比我熟條例。」在陳健波看來,這個世界沒有僥倖,唯有投入時間做一件事,才能得到想要的結果。
面對反對派議員無理「拉布」和各種千奇百怪阻撓手法,陳健波也做了充足準備,一方面,他善用規管會議及終止討論的權利,以陽光下「剪布」巧妙化解。「秘書處會記下每個人講多久、講了什麼,他們一吵我就讀給他們聽。所以他們不滿,但對我沒有辦法。」
遇到極端情況,比如有時會有反對派議員倒在地上,企圖阻礙會議進程。陳健波有時會提前通知救護車,有需要時可以盡快將人接走。在陳健波擔任主席的七年間,財委會得以暢順運行,正是得益於這種充足的準備。「我準備10個方案,你有3種方法搞我,我都還有7套方案未用。」
放眼未來 冀做好政府與市民溝通橋樑
對於「行政會議成員」這個新身份,陳健波亦有自己的規劃。在他看來,香港有一段時間很不公道,假消息充斥輿論場,令到正確的信息傳播受阻。加之政府與市民的溝通不足,導致大眾被誤導,誤解由此產生。
陳健波認為,未來自己要做的,一方面是告訴特首市民關心什麼;另一方面則要多些解釋給市民聽,令大家明白政府到底在做什麼,這是十分重要的。
被問及香港如何融入大灣區,陳健波表示,發揮好「兩制」的優勢尤為關鍵。在他看來,香港和澳門好似國家兩個「鼻孔」,一定要能「透氣」,才能發揮作用。「比如金融方面,資金的出入,作為國家的窗口和橋樑,這是香港做得好的工作,我們就要集中力量去做好這件事。」
至於年青人的發展機遇問題,陳健波則認為,香港有很多能力很強的年青人,問題是要引導他們走正確的路,讓他們看到發展的機遇和空間。對個人而言,陳健波呼籲他們要在個人努力的基礎上,掌握時代,更要從自己的興趣出發,做自己擅長的事、讓自己開心的事,就一定能夠做得好。
側記:一戰成名
陳健波曾任華商保險公會主席及香港保險業聯會主席,負責與政府討論法例問題,把握行業發展。當時,香港保險業聯會是「外國CEO的圈子」,陳健波並不受歡迎。他們甚至組織了一場所謂「公投」,陳健波笑言,「當時拿了三個方案出來,都是踢我出會。」
為爭取自己的權利,陳健波找到其中一位有吃素習慣的成員。「我問他,如果你到一間餐廳,他給牛肉、雞肉和豬肉你選,這是不是一個公平的選擇?」在陳健波的堅持下,那次投票得以加入「一切不變」這個選項,並獲得68%支持率。
陳健波說,做事注重有理有據,不走旁門左道,是他一直堅持的原則。而經此一役,也開始有越來越多行業內人士留意到他,覺得他很有應對問題的方法。
(視頻攝製:Yan、任青、蘇婷/ 剪輯:Yan / 撰文:記者 沐晚)
【 關於《香港機遇》(Our Synergy)】
點新聞《香港機遇》(Our Synergy)是一檔非一般的節目,特邀嘉賓主持周振基教授致力推動香港的文化藝術發展超過30年,同時馳騁商界,對香港方方面面有獨到見解。在這裏,你會看到來自政界、商界及文化藝術界等不同領域的嘉賓有別以往的一面,聽他們與周振基暢聊成長經歷與行業故事,同時結合當下熱點,探討香港未來會有怎樣的發展機遇。
【 特邀嘉賓主持:周振基教授 Prof. Stephen Chow 】
出生於香港,香港大學經濟及商學院哲學博士,致力推動香港的文化藝術發展超過30年,亦馳騁商界,大力支持慈善公益、教育事業。在《香港機遇》這檔節目中,周教授亦延續無償服務社會的公益行動,義務地以特邀嘉賓主持身份邀請各領域代表人物,講述香港機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