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來論|支持民辦博物館 提升文化吸引力

香港再出發大聯盟秘書長譚耀宗(中)與作者黃冰芬(右),一起欣賞張嘉謙(左)收藏的出水文物。(作者供圖)

文/黃冰芬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自7月3日開館以來,深受市民歡迎,每日前來參觀的巿民絡繹不絕,實在一票難求。九個展館的珍品,不論數量或珍貴程度皆屬史無前例,其中有兩個特別館的展藏不少是來自私人收藏家珍藏多年的無價之寶。

香港有很多有心人收藏了各式各樣來自世界各地的珍品和文物,故宮文化博物館展覽的只是一少部份。近日,筆者有幸認識兩位收藏家,接觸到兩個不同年代的文物和收藏品,深刻感受到香港兼容並蓄著東西文化的美好。

「餘園」藏品。(作者供圖)

筆者與錦繡前程慈善基金黃洪翠玲女士接觸,看到了一批「維多利亞時代」的收藏品,那是能追溯至18世紀歷史的私人收藏品,有來自余園的一些在地雕刻石作、古堡中的彩繪玻璃、西洋武士古董盔甲,也有琳琅滿目的過千件跨越自工業革命到現代文明的發明品,這種臻藏都是人類工業史上的瑰寶。

自北宋時期的一艘「鰐魚島沉船」的出水文物。(作者供圖)

另一邊廂,筆者來到香港鬧巿中的一座工廈,參觀大洋海文化藝術協會張嘉謙會長收藏的自北宋時期的一艘「鰐魚島沉船」的出水文物。這批山水文物的數量高達15000餘件。根據專家考證,這批文物屬北宋時期産物,至今發現的唯一一艘北宋時期的沉船,不僅見證了一千多前年中國的海上絲路發展的繁榮盛況,從各類陶瓷、玻璃、器皿等文物也能窺探中華的高度文明,具有珍貴的歷史研究價值。

縱使不乏國內外買家和官方邀請,兩位文物收藏家不約而同地希望把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留在香港,這讓筆者大為感動。然而,在他們在香港苦覓多年,仍未有機會將文物珍藏展示於人前。

珍貴文物。(作者供圖)

如何才能讓私人收藏的文物發揮應有的教育作用和文明傳承意義,讓文物「活起來」?博物館無疑是讓文物展現生機的最佳場所。參考我國在2006年1月1日施行的《博物館管理辦法》,「國家扶持和發展博物館事業,鼓勵個人、法人和其他組織設立博物館。」在這之後,各省市都因此出台了非國有博物館管理辦法,鼓勵社會力量營辦博物館。可見,博物館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加強文化自信的積極力量。

香港的私人博物館不多,原因不難理解,背後需要財力雄厚的集團及支持,也需要申請許多牌照和管理等問題,更需要政府的支持和配合。然而,香港至今還未有正式的博物館管理修例,對於私人博物館的管理竟僅類同於圖書館、文娛中心,這已不合時宜。

香港特區政府於2022年7月1日成立文化體育及旅遊局,目的就是加快讓香港發展成為「十四五」規劃下的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筆者建議參考國家《博物館管理辦法》和其他省市的非國有博物館管理辦法,通過構建可操作性的法律制度來鼓勵、激勵更多的民間收藏家營辦博物館;另一方面也可以博物館規劃為基礎,透過舊校重建、古蹟活化或配合政府規劃來建設,讓私人的珍品和文物有機會走出密室、面向國際社會。

博物館是弘揚文化的場所,也是多元講好故事的空間,香港可藉其強化與海外著名的文化機構建立更緊密的關係,推動香港與內地、中外文化交流,培養文化人才,發揮其在傳承文明、傳播文化、提升素養、吸引國際人才及遊客的積極作用。我們都期待着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展現出魄力,發揮香港獨特的地位和優勢,以實際行動,實現活躍文化創意產業、匯聚人才,融通民心。

(作者為香港再出發大聯盟總主任,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更多閱讀:

來論丨共同維護兩岸和平 遏止「台獨」勢力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來論|支持民辦博物館 提升文化吸引力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