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百佳惠康狂加價 鯨吞消費券紅利

香港基層市民受新冠疫情影響生計以及百物騰貴兩面夾擊,昨日(22日)公布的7月通脹高見1.9%,是約兩年以來高位。香港特區政府早前派發消費券的政策原意是助市民共渡時艱,但民建聯「超市價格關注組」在不同時間持續抽查兩大超市12款民生商品,發現相關貨品兩年間加價約一成;政府第二階段消費券派發後相關貨品整體悄悄加價1.6%至4.6%,部分更狂加價四至五成。立法會議員顏汶羽批評商界加價等同抵消消費券成效,他並批評超市價錢牌五花八門,難以辨別是否真減價,促請特區政府制訂統一的價錢牌指引,以免市民被巧立名目的價錢誤導。

民建聯調查發現,在政府第二階段消費券派發後,本港兩大超市將多種民生用品漲價,部分更狂加價四五成。(香港文匯報記者攝)

民建聯「超市價格關注組」過去幾年持續抽查兩大超市12款民生商品,包括食油、豉油、乾糧等,並在第二階段電子消費券派發前,以及派發後再進行「格價」以掌握售價走勢及變化,昨日召開記者會公布有關結果。觀塘社區幹事曾榮輝表示,對比發現兩大超市過去兩年該12款貨品的整體售價錄得約一成的升幅,其中惠康超級市場相關貨品的加幅較大、近12%,百佳則加價9.2%。

政府消費券發放後也現加風,其中惠康12款貨品的整體售價升1.6%,百佳則加價4.6%。曾榮輝表示,兩大超市在第二階段消費券發放後貨品售價均有上升,當中百佳所售的嘉頓花生味威化(200克)更加價五成一,惠康所售的淘大金標生抽500毫升也加價四成三。

食米特價減1毫 市民:真「慷慨」!

超級市場經常以貨品減價吸引市民選購,近日有心水清的市民發現,早前有超市售賣的某品牌5公斤裝食米以「精選價」發售,原價79元,減價一毫賣78.9元。大公報記者追查,發現另一品牌的8公斤包裝食米亦有同樣「大減價」,由標準價93元減價至賣92.9元。有網民幽默表示:超市真慷慨!

民建聯最新比較兩年疫情期間,兩大超市12款主要食品和日用品價格,結果發現,當中10款(即近八成抽查貨品)均已加價,加幅最高超過四成,未有跟市民共渡時艱。建議制訂統一超市價錢牌指引,以防出現價格「掩眼法」,杜絕零售商以不誠實手法定價及宣傳。

有市民日前發現,惠康超級市場售賣的金象牌頂上茉莉香米(5公斤),標示精選價78.9元,但只要細心觀看價錢牌上方、被刪去的標準價是79元,換言之,實際上只是減價一毫子。

如「海鮮價」 數日相差9.4元

大公報記者昨日到超市了解情況,由於上述的精選貨品,已在8月18日完結,最新價69.5元,買兩件再95折,反映相關食米出現「海鮮價」,相隔數天,單件價足足相差9.4元;減價一毫子的情況,最新出現在金香牌茉莉香米(8公斤),特價92.9元,但細字刪去的標準價93元。

市民對於超市特價的包裝米,僅減價一毫子,普遍給予負評。有市民形容,是「皇恩浩蕩」,也有人質疑,減價一毫子,既要改價錢牌,又要重新將價目上架,簡值是浪費資源。大公報昨日向惠康超級市場查詢,但至截稿前尚未回覆。

民建聯「超市價格關注組」公布抽查結果。圖為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顏汶羽、觀塘社區幹事曾榮輝會見傳媒。(香港文匯報記者攝)

另外「灣仔碼頭」的韮菜豬肉水餃(180gm),兩大超市過去兩年加價近四成。曾榮輝認為疫情下市民對冷凍食品的需求增加,在需求帶動下的確會令價格上升,但加價近四成絕不合理,「疫情下經濟較差,物價又騰貴,對基層市民生活開支實在是百上加斤。」

「超市價格關注組」召集人、立法會議員顏汶羽表示,疫下市民生活艱難,政府派發消費券的原意是與市民共渡疫情難關及刺激市道,消費券推出後成功帶動超市人流,但超市所售日用品價格有明顯升幅,等同抵消消費券成效,亦未能紓緩基層市民的生活和財政壓力。顏汶羽呼籲超市與市民同舟共濟、共渡時艱,「商界理應展示出真正企業社會責任,積極配合消費券計劃,推出減價活動,令市民受惠,進一步刺激消費,而非借機加價。」

建議政府規範價錢牌

顏汶羽亦指部分地域,例如房屋署轄下屋邨,署方應加入競爭防超市集團地域性壟斷,讓居民可以貨比三家。「關注組」亦發現超市經常以「優惠價」、「會員價」、「精明價」等名目作招徠,但實際上價格有增無減,「有價錢牌成日寫好優惠的會員價,但會員價字眼又寫得好細,市民根本無留意,公公婆婆拿貨品去埋單會以原價計算。」

顏汶羽建議消委會進一步監察超市價格,包括考慮聯同海關制訂統一價錢牌指引,供各大超市參考,讓市民對貨品價錢一目了然,亦建議檢討現行與保障消費者有關的法例,加強對價格標示的規管,「可以參考澳洲及英國等地的法規,除了標示減價後新價,亦必須說明原價幾多。」

香港文匯報就此向兩家超市查詢。惠康發言人回覆表示,致力以優惠價錢為顧客提供優質貨品,面對運輸、來貨等成本上漲壓力,惠康仍定期推出優惠,及成立「日日有低價」,涵蓋逾800款貨品,其中淘大金標生抽現時以每支11.5元發售,嘉頓威化餅21元兩包等等,均較調查所列的價格低。百佳則至昨晚香港文匯報截稿前仍未回覆。

超市部分貨品價格變化。(香港文匯報記者文森整理)

7月物價指數升1.9% 為兩年新高

新冠肺炎疫情下,通脹壓力不減反升,特區政府統計處昨日公布7月份整體消費物價指數按年上升1.9%,是約兩年以來新高。各消費類別當中,以電力、燃氣及水的升幅最驚人,按年升逾15%;其次是衣履、基本食品、外出用膳及外賣。有學者相信,在全球能源價格不斷攀升情況下,香港通脹有機會進一步上揚。

7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升1.9%,剔除所有政府一次性紓困措施的基本通脹率亦上升1.9%,兩者都較6月上升0.1個百分點。7月各類綜合消費物價指數組成項目中,升幅最高是電力、燃氣及水(上升15.1%),其次是衣履(上升6.5%)、基本食品(上升5%)、外出用膳及外賣(上升3.5%)等,住屋則錄得0.4%跌幅。

學者:通脹未見頂

特區政府發言人表示,7月基本消費物價通脹總體溫和,由於一些主要入口來源地的通脹高企,外圍價格壓力預期在一段時間內將持續顯著。

樹仁大學經濟及金融學系助理教授袁偉基相信,通脹未見頂,「因為冬季歐洲入冬後,燃料需求更大。燃料需求更大的話,燃料價格會再上升,香港燃料價格跟着世界走,所以出現全球燃料價格上升,我們會跟着上升。」

他建議,特區政府適當推出電費補貼,紓解民困。

特稿|領綜援單親爸兩年未出街食飯

「𠵱家樣樣都貴咗,以前個仔喜歡去連鎖快餐店食嘢,但過去兩年都冇出過街食飯!」年近六旬的單親爸爸魏先生因疫情而失業,要靠綜援養育兩名仍在學的兒子。面對物價高昂,「慳得一蚊得一蚊」,除了已沒有外出用膳外,亦會待傍晚街巿檔販收檔前以平價購買食物,只買骨多過肉的冰鮮肉,亦嫌超巿售價高不敢光顧。他慨嘆以往「窮人恩物」的豆腐也加價超過三成,加風無處不在,即使電視機壞了,他也無錢更換。

原本從事按摩工作的魏先生,獨力養育兩名升讀中二及小六的子女,疫情初期收入已大減,其後他更染疫,康復後有半邊身出現麻痹等後遺症而無法繼續工作,要申領綜援維生,但他直言生活開支大,不敢亂花錢。

魏先生與兩名子女靠綜援維生,表示物價飛漲下要盡量慳錢。(受訪者供圖)

他以往未有想過申請公屋單位,原擬在深圳居住,自己及兒子每日跨境工作和上學,惟疫情未能正常通關,遂才決定申請公屋,但輪候時間長,現以5,300元租金租住大角咀舊樓一個約300平方呎單位,雪櫃等家電全是別人捐贈,但該幢樓宇將要重建,極為殘舊,因漏水十分潮濕,早前電視機壞了也無力購買新的,只望獲二手抽濕機和電視機。

等街巿收檔前買菜

通脹持續上升,他自言沒有學識,不知有食物銀行可幫助基層家庭,在物價飛漲下只有盡量慳錢,「等街巿收檔時才買菜,10蚊幾份,一次買多啲分幾餐食。」令他最詫異是不少「窮人恩物」也現加風,「好似豆腐,之前一磚3蚊,𠵱家加到4蚊。」由於超巿物價高昂,他絕少光顧,只幫襯小型超巿,「但啲米都貴咗,之前5公斤賣34蚊,𠵱家都要36蚊。」他亦指新鮮豬肉價錢高昂,「幾十蚊買唔起,一直都係買冰鮮肉,但骨多過肉,每磅亦加咗兩蚊。」

由於要慳錢,平日盡量少外出,「平時亦少同佢哋出街玩,因為出街要使錢。」

(來源:香港文匯報、大公報 記者:張弦、文森、賴振雄)

相關報道:

百佳惠康疫下狂加價 議員倡訂統一價牌指引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百佳惠康狂加價 鯨吞消費券紅利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