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公屋輪候時間越來越長,由4年逐年上升至目前的6年,住房難已然成為基層市民的一塊「心病」。現時有不同過渡性房屋項目紓緩環境惡劣及輪候公屋多時的家庭的壓力,惟單位未必切合基層的實際需要,出現有單位空置、有需要家庭未能入住的問題。立法會議員梁熙今日(25日)和民建聯黨友與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副司長黃偉綸會面,就政府成立兩個有關房屋、土地的專責小組表達意見。梁熙會上促請政府優化過渡性房屋的計劃,讓資源用得其所,令有需要市民受惠。
梁熙引述傳媒早前分析過渡性房屋項目的單位,發現當中有6成屬於1至2人單位、僅大約3成半屬3人或以上單位。不過,現時已輪候超過3年、仍未獲編配公屋的申請者中,約45%是申請1至2人單位;申請3人或以上單位的則佔約55%。梁熙指,上述數字反映,過渡性房屋單位雖然在賬面數字上足夠,但對等待上樓的公屋家庭申請者,卻未能真正受惠,亦反映政府資源錯配。他認為,資源錯配與政府資助過渡性房屋是以單位數目為標準,而不是以單位面積計算,故項目申請者興建更多單位,可獲得更多政府資助以補貼成本;政府亦應要求申請人按實際需求設計不同類型的單位,而非只為「跑數」增加單位數目,而側重1至2人單位。
梁熙建議,過渡性房屋要令有需要市民真正受惠,並更好善用資源,政府應更改現有對過渡性房屋的資助模式,從劃一資助改為以單位面積大小作計算標準,越大的單位可獲更多資助,以增加申請人興建大單位的誘因。
更多閱讀:
收藏
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