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來論|「搶人才」不如善用「一帶一路」 讓人才自來

文/楊莉珊

「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今日(31日)在香港開幕,國務院副總理韓正透過視像發表主旨演講,指出香港在「一帶一路」國家規劃中有關鍵角色,這讓筆者想起近期特區政府「搶人才」的說法。身邊不同行業的朋友都在擔憂人才流失的問題,當中又以金融與專業服務最為嚴重。

特區政府揚言要向國際「搶人才」,可有想過香港原有的人才為何留不住?又可曾想過如何優化本身的獨特條件,避免楚材晉用的故事繼續重演。

一個城市要發展除了有機遇外,更需要有人才。香港在機遇上可謂得天獨厚,韓正副總理在發言中表示,香港具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中央支持香港維持國際金融,航運及貿易中心地位,做強專業服務,打造「一帶一路」綜合服務平台,並支持香港保持普通法制度,發展高價值服務業,為「一帶一路」提供法律、金融等專業服務,鞏固在國際分工中的競爭力。

領導人短短幾句話就點出了香港的優勢與發展方向,不但有國際化的「一帶一路」,更有區域性的大灣區規劃,但有了機遇的「雙引擎」便需要有人才來推動。香港可以成就「東方之珠」的故事,就說明這裏曾經人才匯聚,集百家智慧。但需要知道人才追逐的永遠是機遇與環境,香港近年出現明顯的人才外流與斷層,這值得特區政府警惕。情況並非坊間一句「政治因素」可輕輕帶過,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香港對於具競爭力的人才來說,不再具有最大吸引力,他們放眼國際有更好選擇,比如新加坡,比如內地,自然他去。這是經濟活力的表現,也是人才的本色。

所謂「政治因素」,筆者認為當前在「愛國者治港」的新政治環境下,政治穩定、安全系數提高,反倒應該被視為「加分項」,真正令人才外流的原因應在於香港的發展機遇未得到完全發揮,以及香港引入人才的措施不夠競爭力。

新加坡經常成為香港的「假想敵」,當地8月底推出名為「海外網絡和專業簽證」(Overseas Networks & Expertise Pass)的吸引人才計劃,專門針對月入高達三萬新元(約17萬港元)以上的高等人才,或者在營商及文體藝及科技等方面有專長的人才。香港雖也有類似的「優才計劃」,但簽證要求較星洲僵化,人才兩相比較下會更傾向新加坡,最近很多來港求學的內地專才最終選擇回歸內地,也進一步說明同一問題。

香港過去兩年移民人數增多,確實帶走了一批人才,中大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認為,防疫與政治因素是造成短期人才流失的因素。這是人才避險的本能,一旦人才確認香港疫情消散且政治穩定,只要有發展機遇仍會回來。但是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有關人才流動的調查更值得留意,香港在該調查中2021年的「吸引與留住人才」一項指標,排名位列全球第26名,比台灣(22名)還低,這說明未來發展前景、子女教育品質、生活成本、住屋品質、資訊流動等影響人才去留的長期性因素,香港仍有改善的空間。

比起設定一兩項「搶人才」計劃,特區政府更需要檢視現有的所有人才相關政策。國家已經提供了發展機遇,特區政府要做的深入了解人才的發展與生活需求,建構一套完善的「引人」計劃,首先要讓本地人才繼續留港貢獻,其次要讓離去的人才重新認識到香港才是最佳選擇,然後再去吸引其他的人才。試想想若所謂的「搶人才」計劃連熟悉香港的人才都不願意回來,那就算「搶來」新的人才,恐怕也將在若干年後又再離開。

(作者為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九龍東區各界聯會常務副會長)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來論|「搶人才」不如善用「一帶一路」 讓人才自來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