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因為歷史淵源和東西方文化結合,有鮮明本土特色的文化產業不斷傳承,上世紀六十至八十年代,以影視、音樂為代表的強大文化產業在內地、日韓、東南亞一度獨領風騷,香港亦因此獲得「東方荷里活」的美譽。香港的經典影視作品、流行歌曲整整影響了幾代人,直至今日仍家喻戶曉。儘管近年來香港文創產業面對激烈競爭,但依然底蘊深厚、文化特色鮮明,再加上眾多有心人和後起之秀全力推動,重振香港文化創意產業絕對大有可為。
全國政協委員、美亞娛樂資訊董事會主席李國興日前接受點新聞專訪時表示,「十四五」規劃提出支持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香港文創產業發展迎來難得機遇。他指出,香港既傳承中華文化,又交融西方文化文明,中外文化薈萃是香港的最大特色和優勢,香港應積極善用、充分開發寶貴的文化創意資源。
打造電影文化生態鏈
李國興指出,香港文化的發展要堅持三點,「創意化」、「數碼化」、「產業化」,並利用科技支撐,做到「硬實力」與「軟實力」完美結合。他續指,虛擬世界產業發展日趨成熟,將來行業除了傳統的數碼娛樂、電影、版權交易、藝術品拍賣等,更要在元宇宙、NFT產品、電競等新興行業,多利用科技與文化創意相結合,講好中華文化與中國故事,讓世界更加認識中國和香港,打造「文化之都」的名片。
李國興透露,他正着力打造一個電影文化的「生態鏈」,從藝人管理、影視作品拍攝、到線下優質影院培育、電影文化輸出、影片數據庫,「以前電影可能主要是國語、粵語、英語字幕,到未來有了數據庫後,可以做葡萄牙文、越南文等較多人使用的語言,一個影片能有10個字幕版本。」
香港電影業包容性更高
作為最早一批從香港到內地發展的電影人,這些年來李國興一直關注及支持香港電影業的發展。李國興表示,這十來年,香港電影業發生了轉變,海外市場逐漸減少,內地市場逐漸雄起,兩地電影業實現了深度的融合,強調「香港電影業不是萎縮了,而是包容擴充了。」他表示,香港電影業的強項是在導演、編劇、演員等,擅長拍攝功夫片、警匪片、喜劇等,擁有海內外三地市場。目前一部電影或電視劇裏,導演、編劇和演員常常來自內地、台灣、香港、澳門等多地,這快速推動了中國文化事業的發展,讓更多優秀文化產品「走出去」,也幫助國外文化產品「走進來」。
鼓勵青年敢做敢為敢拼
香港文創產業根基深厚,新一屆特區政府積極對接國家「十四五」規劃,新設立文化體育及旅遊局,為打造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謀篇布局。社會各界對香港文化發展的關注和支持度明顯提升,香港的文化工作者獲得更大創作動力。李國興表示,新一屆政府應多鼓勵年輕人「敢做、敢為、敢拼」,在政策規劃上希望更加明朗化,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讓他們專心全力做事業。同時,他也希望政府能在工業邨的規劃上更加與時俱進,改革用途及管理架構,更靈活地幫助園區內企業發展,以創新驅動,科技賦能,支持文創產業脫胎換骨。
(點新聞記者李斯哲報道;視頻採拍:何燊亮、剪輯:林霧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