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持續近三年,本港經濟民生遭受重創。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日發表網誌透露,本年財政狀況會差過預期,赤字估計超過1000億元,超出當初預算約一倍,這將是香港歷來第二大財政赤字,僅次於前年的2325億赤字的歷史紀錄。我們應正視財赤警號,當務之急是檢討防疫政策,重振疲弱至近乎窒息的經濟。近日商界重量級人物紛紛發聲,希望入境檢疫措施盡早從「3+4」改為「0+7」或更進取方案,快馬揚鞭推動社會復常,穩固本港國際城市地位。
本港疫情經歷上萬宗反彈之後,近日逐漸回落,今日(19日)新增6260宗確診個案,顯示疫情有受控跡象。政府專家顧問、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昨日表示,本港確診個案數慢慢回落,病毒即時繁殖率低於1,相信未來疫情發展會與新加坡類似,單日確診個案維持在低4位數。
他指出,本港疫情逐漸回落,現時每日輸入個案比例遠低於2%,如果未來一兩星期單日確診數字持續下跌,且醫療系統能夠承受,相信特區政府會積極考慮再放寬入境檢疫安排。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亦證實,每日約150宗輸入個案處於穩定水平,佔整體抵港旅客少於3%,亦只佔每日確診總數1.5%至2%。對於入境檢疫放寬至「0+7」,政府方向是愈快愈好,以提升和國際接軌,當局亦會研究取消登機需持48小時核酸陰性證明措施。
當今全球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取消入境檢疫政策,快馬揚鞭推動社會復常。隨著本港Omicron病死率在過去幾個月呈明顯下降趨勢,相信與疫苗接種率大幅提升和使用新冠抗病毒藥物等有關,政府完全有底氣進一步放寬入境檢疫政策,加快經濟民生復常步伐,給掙扎求存的各行各業注入強心針。
香港是國際城市,背靠內地,聯通世界,靠吃四方飯,廣交朋友。中央領導多次表明香港要拓展暢通便捷的國際聯繫,長期保持獨特地位和優勢。國際競爭殘酷,對外開關步伐遲滯,一旦失去先機,追回優勢則難上加難。當前商界及政團頻頻發聲,反映對外通關的逼切需求,特區政府理應盡快檢視和梳理現有防疫措施,作出前瞻性和科學性的調整,確保本港的國際競爭力。
本港入境檢疫改採「3+4」一個多月,入境旅客數目僅微升,反映措施對外地訪客,包括商務客缺乏吸引力,外國航空公司對「3+4」下恢復來往香港航班亦意欲不大。防疫政策應因時而變,當新冠死亡率不再可怕的時候,就要為經濟民生添注活力,放膽踏上復常之路。現已來到新的抉擇關口,特區政府應該盡早提出明確的「3+4」時間表,在確保醫療系統有力負荷這一前提下,早日實現全面對外通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