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衞生日,香港社區組織協會與兒童權利關注會今日(9日)公佈「長新冠」對貧窮兒童學習生活影響的問卷調查結果,近八成確診新冠基層兒童現「長新冠」症狀,團體要求政府參考世界衞生組織的建議,制訂全面「長新冠」應對政策,在學習及醫療上協助受影響兒童渡過難關。
團體於今年8月底至9月期間以網上問卷調查方式,收集曾確診新冠肺炎的基層學童及家長的意見,以探討基層兒童感染新冠肺炎和後遺症情況、新冠肺炎後遺症對基層學童的學業成績和生活的影響,了解基層學童如何處理和治療兒童新冠肺炎後遺症。成功訪問120名受訪者,年齡介乎於3歲至12歲,家庭每月收入中位數13000元。
社區組織幹事王智源表示,77.5%受訪者指出現新冠肺炎後遺症(「長新冠」),50.8%兒童面對的後遺症是記憶力和注意力問題(「腦霧」),其次是極度疲勞(31.7%)、失眠(28.3%)、極度疲倦(26.7%)、食慾不振(25.8%)、咳嗽(23.3%)等。受訪兒童普遍有1至3項(50.8%)症狀,更有三成半有4項或以上後遺症,然而,絕大部份(71.7%)受訪兒童表示沒有嘗試問診是否患上後遺症;雖然上述症狀僅由作答的兒童及其家長填寫,未經醫療人士深入評估,但由於症狀持續影響曾確診兒童學習和日常生活,問題需要正視。
王智源表示,「長新冠」令學童學業成績大倒退,學校未有適時協助學習,23.3%受訪者反映難集中精神學習、20.8%學習時專注力減低、13.3%沒有精神長時間學習,嚴重影響學習意欲和動力,18.3%受訪者指沒有力氣作長時間運動,雖然各兒童個案是否確診「長新冠」有待醫學評估,惟不容否認的是,確診後遺症對兒童學習帶來莫大影響。75%人指學校沒有為曾確診學童提供支援,一成半(15%)兒童曾因確診遭歧視,大眾少關注影響深遠,王智源批評政府及校方支援乏善可陳,政府及學校毫無意識處理新冠後遺症對學童的影響,缺乏科學客觀評估,無任何對策和合理遷就措施照顧學童所需,令兒童難以適應確診後的學習生活環境。
有曾確診新冠肺炎的基層學童及家長分享的情況。今年小學六年級的吳同學表示,確診以後記憶力大不如前,溫習時間比過去增加倍以上,可是成績卻不斷下降,曾試過忘記大半的默書內容,現時英文成績由過去的80分下降至60分。同樣小六的林同學出現頭痛、記憶力變差及體能下降的情況。她向記者表示自己過去可以做十多次仰卧起坐(Sit Up),現時卻做少五至六次。今年中一的歐同學則因為確診而受到同學歧視,校內的同學都不與他說話,令他感到十分孤獨。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表示,疫情已經持續三年,逾一百多萬市民確診和康復,然而當局一直著眼於防疫抗疫、對於治療新冠肺炎,對新冠肺炎帶來的後遺症關注度明顯不足,更缺乏整全政策,從評估受影響人口、醫療治療、社會生活層面、公眾教育、就業或就學等各面向處理「長新冠」。政府應制訂全面「長新冠」應對政策,先行評估全港受「長新冠」影響的人口、醫療特徵和治療需要等,並參考世界衞生組織的建議,提高公眾對「長新冠」的認知,同時亦應向醫護人員發放經協調後的護理流程和指引、並採用跨專業、跨專科方式處理評估和管理工作;當局更應參考世界各地的經驗,處理新冠肺炎長期綜合後遺症的更廣泛影響,並實施監察制度以支援相關研究。
針對基礎兒童看醫生困難的的情況,施麗珊建議政府設立「長新冠診所」,專門處理患有「長新冠」人士面對的疾病問題,並向曾確診新冠肺炎學童學習和生活進行評估,為「長新冠」學童提供治療津貼,制訂「長新冠」學童教學指引,提供額外功課輔導及補課活動,加强公眾教育,消除對前新冠患者的歧視,並安排專家講解接種疫苗,鼓勵更多市民接種以提高接種率,協助降低「長新冠」及中重症成效。
王智源補充指,外國應對長新冠有不少的措施可以參考,包括提高公眾對長新冠的認知,加拿大亞伯達省、馬來西亞及日本有各自向醫護人員發放經協調後的護理流程及指引,認為政府可以參照各國的例子,訂定協助長新冠患者的措施。
(點新聞記者馮沛賢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