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今日(12日)呼籲市民提高警覺,保持個人及環境衞生,預防感染類鼻疽。中心接獲醫院管理局九龍西聯網通報,於8月至10月期間錄得15宗人類感染類鼻疽個案。據醫管局資料,本港今年至今共錄得29宗人類感染類鼻疽個案,19名病人已出院,4名病人仍然留醫,6名病人已離世,當中5人為長期病患者。
中心表示,就九龍西聯網通報的15宗個案,初步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病人大部分有長期病患及免疫力弱,病人沒有到訪相同的地點。鑒於有關病人均居於深水埗區,中心已於區內進行調查並採集有關環境樣本,所有樣本均對類鼻疽呈陰性反應。
根據海外文獻和本地數據,類鼻疽病菌一般在土壤環境存活。感染個案於颱風或暴雨後較常出現。颱風或暴雨後,土壤和泥水中的類鼻疽伯克氏菌有機會曝露於地面,並隨着強風或暴雨令類鼻疽病菌更容易散播,令類鼻疽個案有機會增加。
中心發言人表示,現時沒有針對類鼻疽的預防疫苗。中心提醒市民,特別是高風險群組例如長期病患者,於暴風雨後避免接觸土壤或泥水,以免受類鼻疽病菌感染。
發言人說,類鼻疽人傳人非常罕見,但可以透過接觸患者的血液或體液而傳播。視乎感染的部位,類鼻疽常見的病徵包括發燒、頭痛、局部痛楚或腫脹、潰瘍、胸痛、咳嗽、咳血及局部淋巴結腫大。市民應採取以下措施預防感染:
- 避免接觸受污染的土壤;
- 進行有機會接觸土壤或泥水的活動時,穿著適當的防護衣物,例如佩戴手套,並穿上水靴;
- 接觸受污染的水或土壤後進行清洗或淋浴;
- 盡快清潔傷口,並以防水敷料覆蓋;
- 接觸土壤和進行園藝活動後,用肥皂和水洗手;
- 注意食物衞生,不要飲用未經煮沸的水;
- 外遊人士可透過戶外水上活動受到感染。避免接觸可能受污染的水源(例如河流、池塘或湖泊)可減低受感染的風險。
更多閱讀: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