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點論|搶人才更要留人才

後疫情時期全球人才爭奪戰進入白熱化,香港面對激烈競爭,不進則退。行政長官李家超周三(19日)即將發表任上首份《施政報告》,各界關注在爭人才方面如何着墨。今日有消息指,《施政報告》會提出設立專門統籌搶人才的跨部門小組或辦公室,研究的方向包括在創科、海外人才子女在港讀書等方面提供誘因。誠然,搶人才對於鞏固提升本港國際競爭力大有裨益,但留住現有人才方為固本培元之道,兩者不可偏廢。

吸引人才有兩大範疇,一是投資培育本地人才,包括在港就讀的外地學生,營造良好的營商、工作和生活環境,令他們留下服務香港。其次是招攬吸引海外人才,補充本地人才資源的不足。對於後者而言,新冠疫情嚴重打亂全球人力供求,香港又因對外通關進程遠遠落後於新加坡等地,令部分外資企業和人才選擇遷離香港。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林健鋒就指出,過去兩年有逾10萬人離港,當中資訊科技、金融及會計業屬人才流失重災區。

短期人才流失問題對香港敲響警鐘,如不及時應對,亡羊補牢,恐會造成重大的連鎖效應,削弱本港的國際競爭力優勢。一方面,香港與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地搶人才固然有其必要,但此為輔助手段。從根本上看,全港社會應該籍此反思檢討現有的人才政策不足,既不夜郎自大,更不妄自菲薄,對本地人才培養及留用、配套支持、產業升級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中長期規劃,提升經濟增長的質素,形成吸引人才的基礎條件。

事實上,香港作為中國最具國際化的大都市,依託「一國兩制」連通內地及世界,具有多元文化和薪酬高、低稅制等吸引人才傳統優勢。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世界人才排名」報告中,香港在2021年排第11位,比上一年上升3位,且超越新加坡,其中「人才準備度」(即一個城市人才所具備的技能/能力質素)表現最佳,排名第一,顯示香港仍然是亞洲吸引人才最具競爭力的地區。

不過,在IMD報告中,香港於「吸引與留住人才」指標中排名連續下跌,由2018年的第14位跌至2021年的第26位。IMD指出,生活成本高減低人才來港的吸引力,香港必須改善人才發展及留住人才的環境,包括向人才提供房屋津貼等。

有專家指出,決定人才是否留下發展的關鍵因素,在於香港是否「宜居」及「宜業」。「宜居」方面,香港樓價高企,長期在全球居冠,不僅本地人才難以「上樓」,6個輸入人才計劃下的港漂也是望樓興歎。有智庫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六成持工作簽證來港的內地專業人士,選擇離開香港的主要原因,是難以負擔房價及居住環境不佳。

當然,香港房屋問題積重難返,短期內不可能有所改觀。政府可以制訂不同津貼計劃,亦可借鑑外地經驗,興建「人才公寓」,減輕專業人才居住成本。從更長遠目標來看,政府必須制定新的可持續發展產業規劃,構建更多增長新引擎,引領本地產業轉型、創造就業,為本地及外地專才提供長遠事業發展機會和向上流動空間。各大學的課程亦要與時並進,按政府有意發展的戰略領域培訓相應人才。有相應的人才才能推動香港需要的轉型,香港的轉型愈到位,培訓出來的人才亦愈多機遇。

特首李家超多次表示,希望在醫療、創科等範疇「搶人才」,當局便要對症下藥,從根本了解香港人才政策的問題所在。人才是一個地區發展最寶貴的資源,而當今環球競爭,歸根到底也是「人才戰」。培養人才,留住人才,善用人才,才是人力政策的正道。

相關閱讀:

講真D|搶人才應該有招數

講真D|創科人才「渴市」 要「搶」更需培養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點論|搶人才更要留人才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