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志斌
10月22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勝利閉幕,並通過了黨章修正案,首次將「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方針」納入了黨章,為「一國兩制」在深度和廣度上的實踐保駕護航。大會期間,習近平三次提及「一國兩制」及香港的工作,不僅彰顯了習近平總書記對香港深切的關懷,也體現了中央對港的高度重視與支持。第一次提及香港,是總結過去五年香港由亂及治的工作,肯定中央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和「愛國者治港」原則的落實。第二次提及香港,是在總結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高度肯定了「一國兩制」的優越性。第三次提及香港,是在談及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不遺餘力推進祖國統一的工作時,指出「支持香港、澳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破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香港、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好發揮作用」。將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寫入二十大報告,一方面是中國共產黨對香港前景發展的關切,另一方面也委以香港重任,而報告中所提及的「破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更揭示了中國共產黨敢於直面問題、勇於解決問題,以人民利益為首\以百姓呼聲為重的執政理念。
在去年9月,筆者就曾在點新聞網站以《善用「一國兩制」 破解香港深層次矛盾》為題,指出「『香港深層次矛盾』從形而上的角度來說,就是身份認同和捍衛核心價值的問題;從形而下的角度來看,是貧富懸殊、經濟結構單一、產業空心化、青年無法上流的問題。一個問題,兩種表述,但殊途同歸,歸根結底都是文化認知的矛盾,是殖民文化和愛國文化之間的矛盾,是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觀念上的矛盾。換言之,房屋問題、貧富差距等都是文化認知矛盾的外溢。」可以說,「深層次矛盾」始終是香港發展「如鯁在喉」的一根「刺」。今年10月19日,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了任內第一份施政報告。這份報告以「為市民謀幸福 為香港謀發展」為題,不僅是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中央重大部署在香港的具體落實和實踐,而且是新征程上香港開闢新篇章的具體行動綱領,更是充分利用「天時、地利、人和」之勢,為破解香港深層次矛盾具體謀劃的方向與方法。
破香港之深層次矛盾,一是要有在「一國兩制」軌道上敢於直面問題的勇氣,這是「天時」。從香港國安法頒布實施、「愛國者治港」原則落地實踐再到選舉制度的完善,使得香港在破除沉痾痼疾方面,思想放得開,腳步跟得上,敢於觸碰以前不敢碰、不想碰、不能碰的禁區和困難。例如,李家超是次施政報告針對公務員隊伍的建設,大有壯士斷腕之魄力,似有動搖甚至要打破香港公務員「鐵飯碗」的決心。在加強公務員管理方面,不僅是要求公務員必須具有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底線意識,更是要求公務員能做事、做成事,例如建立績效指標和成立「特首政策組」在內的各種督導小組。從明年開始,特區政府即將推出「行政長官表揚榜」的獎勵計劃,定期公開表揚優秀且具有示範作用的公職人員。與此同時,表現欠佳的公務員若經督導和輔助後仍無改善,將會及時終止聘用。此外,特區政府也會優化現行公務員動員機制,增設「全政府動員」級別,以應對需大量人手協調的重大突發事件,並強化公務員培訓,增強公務員對「一國兩制」、當代中國以及國際形勢的了解,深化「以結果為目標」的管治理念。香港公務員向來是一份「肥差」、「美差」,許多公務員在寬鬆高薪的聘用制度中形成了「少做少錯」、「無功無過」的「躺平心態」,甚至在黑暴運動中成為了被他人利用的「上街棋子」。強化公務員隊伍的建設就是為香港管治水平「查漏補缺」,為香港的治理效率和能力做好基本的自我檢查和反省。
破香港之深層次矛盾,二是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地緣底氣,這是「地利」。是次的施政報告一改以往注重「派糖送錢」、「大派禮包」等「簡單粗暴」的短期「討喜」行為,而是敢於直面困難、敢碰「硬骨頭」,根據香港在治理體系、科技發展、文化藝術等方面的不足虧欠,對症下藥,變「魚」為「漁」。尤其是在「搶人才」、「搶企業」方面,一改以往「自我感覺良好」的優越感,充滿着深刻的危機和競爭意識。在這份報告中,李家超政府出台了多項「搶企業」和「搶人才」的措施,例如成立「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撥出300億元以成立「共同投資基金」、成立「人才服務窗口」統籌招攬人才策略、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吸引高薪人才或全球百強大學畢業生來港發展;甚至為了鼓勵人才長遠留港,在他們成為永久居民後,還可以獲退還兩項印花稅,即日起生效。之所以要「下血本」搶人搶企業,第一是為了香港經濟結構的轉型和發展;第二更是因為國家發展,香港「有位」,更要「有為」。從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到「一帶一路」,香港不僅要成為內地吸引資本和技術「引進來」、「走出去」的橋樑,更要做新時代的亞洲人才高地,維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自身的獨特優勢。
破香港之深層次矛盾,三是有「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是香港未來發展的涅槃關鍵,是人心所向的前景,這是「人和」。這份屬於全體香港市民的施政報告,經歷三個月的諮詢期與34場諮詢會,聽取、吸收市民和社會各界的建議,特別是在社會反映較為強烈的民生憂難方面,如土地房屋、醫療服務、長者照顧、紓困、惠民、利民、青年等與市民息息相關的部分,更是事無巨細,大膽突破,尺度極大,給予了市民很大的驚喜。尤其是在住房方面,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推出了全新的「簡約公屋」,並計劃在未來5年興建約3萬個單位。「簡約公屋」會以標準簡約設計和「組裝合成」快速興建,視乎地形最高可達十多層,居住期可達5年。據報道,若「簡約公屋」和傳統公屋並行運作,那麼,「未來5年公營房屋總建屋量較上一個5年期增加約五成至15.8萬個,輪候公屋時間亦即時『封頂』,以結合兩類公屋計算的『公屋綜合輪候時間』,在4年內(即2026-27年度內)輪候時間將降至約4年半,冀為等待上樓的人『帶來希望』」。在解決本港土地供應不足方面,李家超政府更是積極把握土地儲備的主動權,提出具體的實踐時間表,例如「生地」變可建屋的「熟地」縮短約三分之一至一半時間等。
從習近平總書記「七一講話」中對香港提出的「四個必須」和「四點希望」,為香港社會各界的發展指路引航,再到二十大為香港在民族復興、國家發展的新征程中擘畫藍圖,為今屆政府的施政指明方向。在完善選舉制度之後,香港在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上,行政立法機關既可以「一心一意謀發展」,將「以民為本,人民至上」的原則擺在前端,也可以在全心全意繁榮經濟的同時,實現人心彌合、人心回歸。繁榮的香港是國家的需要,更是全體香港市民的心聲與嚮往。同心解難題,協力謀發展,為香港在新征程上的生機勃發加油助力,每一位香港市民都責無旁貸。
(作者為中國僑聯委員、安徽省政協委員、香港安徽聯誼總會常務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