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昨日(13日)發生嚴重事故,荃灣綫一列開往中環方向的列車在駛入油麻地站月台時,撞毀路軌旁的設備,多道車門脫落。所幸沒有乘客跌出車外,但車廂內750名乘客緊急疏散,混亂間2人輕傷。經初步調查,港鐵表示,涉事列車與路軌旁的金屬結構裝置發生碰撞,導致列車偏離造成事故,經過徹夜維修,今晨荃灣綫已經恢復正常通車。
港鐵車門脫落事件已不是第一次發生,去年12月2日,一列開往堅尼地城的港島綫列車,在到達銅鑼灣站時一對車門突然飛脫,車門玻璃碎落一地,所幸無人受傷。事有巧合,短短一年內發生兩起車門脫落事件,均牽涉英國製列車。該款列車由英國公司都城嘉慕製造,港鐵於1979至1985年購入,到1998至1999年交由一間澳洲公司翻新,成為現時的港鐵市區綫現代化列車。外界擔心這些舊款列車已行駛多年,可能出現老化,更換組件也可能不夠存貨。
其實港鐵已經於2015年,向中國南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購買了93列八卡國產列車,計劃逐步取代舊款英國列車,預計所有列車2023年運到香港,2027年完成更換。此次事件發生後,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成員陸頌雄認為,港鐵有必要重新評估,是否應該加快淘汰舊款英國列車,以國產列車取代。
經過兩鐵合併、特區政府入股,港鐵在本港公共交通服務市場擁有主導地位,2021年港鐵在本港專營公共交通工具市場的整體佔有率增加到47.3%,每日平均載客量約為390萬人次。在「鐵路加物業」的成功發展模式下,港鐵成為全世界少數不需要依賴政府補貼的公共交通服務營運商。不過,港鐵作為本港最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為市民提供安全、高效的軌道交通服務應是主體核心業務。
有資深行內人士指出,這次的事故反映港鐵檢查維修欠妥。港鐵行車、運作安全與數百萬市民的利益安全息息相關,港鐵檢查維修保養的每個環節,都不容有任何疏忽大意,否則隱伏細小風險,不斷疊加,勢必導致不堪設想的災難。港鐵事故頻發,市民不僅對港鐵的安全管理產生懷疑,更擔心港鐵的管治出現問題。
根據港鐵現行的「服務表現安排」機制,當港鐵發生延誤超過半小時的嚴重事故,便須向政府繳付罰款,每宗上限2,500萬元。根據港鐵每年的財報顯示,港鐵每年的盈利超過100億元,千萬罰款似乎起不到威懾作用,並且港鐵近幾年一直在加價,更讓罰款「羊毛出在羊身上」。設立罰款機制的初衷在於發揮阻嚇之效、遏止事故,但港鐵事故不斷,社會上不少意見一再指出,港鐵罰款機制只是針對港鐵公司,與管理層無關,無法促使管理層提高責任意識、改善管理水平。更有意見形容,政府作為港鐵大股東,「只罰港鐵等於罰政府和納稅人。」
政府、公共機構服務關係着普羅大眾,加強問責、提升服務是必然要求。特首李家超公布的首份施政報告中,訂立了約110個不同類別KPI。李家超表示,要讓市民有「獲得感」,切實感受到施政成果帶來的好處,以便監督進度和成效適時改進,「如果有人失職、不積極、躲懶、怠慢等,那就要問責。」港鐵的管理也要與時俱進、加強問責。特區政府應檢討港鐵的罰款機制,將其與港鐵管理層的薪酬待遇掛鈎,推動港鐵各職級員工更重視安全管理,以優質服務反饋市民,讓港人對港鐵重拾信心。
更多新聞請關注點新聞網及點新聞APP,我們明天再見。
相關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