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dw-media.dotdotnews.com/dams/product/image/202207/28/62e24877e4b0262b80a59069.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1200)
疫情下香港居民的家庭收入和儲蓄情況有巨大變化,香港大學金融創新及發展研究中心今日公布(22日)調查顯示,不少港人有儲蓄焦慮感,當中最強烈的是35至55歲群組。散戶投資者平均每月現金餘額有2.25萬元,其中20至25歲年輕人每月餘款約1.1萬元,60至65歲受訪者餘款3.2萬元。
中心指出,調查顯示影響儲蓄焦慮感的主要因素為年齡,其次為淨資產規模。受訪者年齡越大,淨資產規模越低,因儲蓄焦慮感而放棄餘款理財的比例越高。25至35歲、持有淨資產超過300萬元但無餘款理財計劃的受訪者中,71%認為儲蓄不足;45至55歲、淨資產不足100萬元且無餘款理財計劃的受訪者中,89%認為儲蓄不足。調查結果又顯示,92.5%受訪者認為現金理財重要,88.9%受訪者表示近期計劃進行現金理財。
不同年齡群組對現金和衍生成品的偏好差別不大。不過,其他資產類別方面,受訪者偏好明顯隨年齡變化。貨幣基金、股票主要受到25至35歲群組青睞;區塊鏈資產主要受到35至45歲群組歡迎;45至55歲群組更偏好銀行定期儲蓄;保險和貴金屬主要受到55歲以上群組青睞。整體而言,約59%受訪者選擇現金和銀行活期儲蓄;44%傾向選擇銀行定期儲蓄;分別有27%和20%受訪者偏好股票和保險。
相關報道:
![](https://dotnews-static.dotdotnews.com/img/icon/Revision20230612/noLike.png)
![收藏 收藏](https://dotnews-static.dotdotnews.com/img/icon/Revision20230612/shoucang.png)
![取消收藏 取消收藏](https://dotnews-static.dotdotnews.com/img/icon/Revision20230612/shoucangactive.png)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