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近年銳意發展創科,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最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多項前瞻性和針對性措施,推動創科發展。中國科學院香港創新研究院人工智能與機械人創新中心(創新中心)今日(26日)下午在香港科學園舉辦實地研習科普學習活動,百多名本地學生及大學研究生參與。主辦方表示,創新中心期望展現對香港大學生群體的社會責任感,將國家隊的關愛傳播給所有香港大學生,推動本地高端人才培育。
期間中心有多項科技儀器,包括神經外科柔性手術機械人系統、多模態智能手術室、軟件手術機器臂、超聲血管機械人、行人特徵/步態識別及小智駕駛助手App,以供學生實地感受及體驗。此外,創新中心亦安排多個科普講座,由創新中心應用人工智能總監柳崎峰博士為學生講解AI藝術內容生成基本原理與實踐,王玉璽博士及胡健博士則負責介紹人工智能與計算機視覺及醫療軟體機器人。
創新中心業務發展經理徐軍博士接受點新聞記者訪問指,為落實中央支持香港成為國際科創中心的戰略目標,中國科學院受港府邀請於2019年在港開設中國科學院香港創新研究院,作為首家國務院直屬的在港科研機構,研究院可說是在港科研的先行部隊。中國科學院香港創新研究院其下設有人工智能及機械人創新中心由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CASIA)牽頭建設,圍繞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礎理論、面向健康的智能技術、新型人機交互技術與設備人工智能開放平台技術開展國際前沿研究工作。其定位是成為世界一流的人工智能和機械人研究機構。
徐軍續指,有賴國家的支持,研究院在港並非由零開始。研究院除了推動本地的科研,還將科研成果商品化,並肩負對香港進行科普教育的使命,加強與本地學校及師生的交流,期望透過研究院的基礎及影響力,提升本地學生對創科的知識及興趣。
「優質教育基金」專案負責人、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统科學研究院—香港理工大學應用數學聯合實驗室副主任喬中華教授稱,今天的活動極具意義,來訪的師生都提出不少問題,反映活動激發本地學生們對創科、人工智能、機器工程多個領域的興趣。對於業界的前景,他分析指,香港在創科發展具有獨特優勢,多間大學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政府對創科十分重視,過去一直資源投入龐大的資源,雖然過去在創科產業化的工作上仍有不足之處。
喬中華又指,受疫情影響,國家與香港的互通受阻,難免對創科發展有一定影響,不過國家對香港創科發展投入很大,期望極高,國家宣布正式展開第四批預備航太員選拔工作,首次在香港特區選拔載荷專家,亦帶動了本地學生對創科發展的興趣。另一方面,政府將創新及科技局改組為創新科技及工業局,以闡明「再工業化」與推動創科發展重要性,現任局長孫東更是科研的專家,明白業界情況,對創科發展有不少見解,在國家及政府的大力支持及投入下,只要給予時間,相信香港創科路上將有良好發展。
嶺南大學商學院副教授顏愛華表示,嶺南大學電子商務與供應鏈管理學碩士共70名今日到來參觀,由於專業傾向電子商務,因為對人工智能、醫療科技及機械人的了解較少,活動有助補充學生對各方面科技的認識,同時可感受及體驗課堂學到的書本知識,期望未來可以與中心繼續合作,安排不同的學生到來學習。
談及香港的創科之路,顏愛華分析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政府偏重金融科技,事實上本港的醫療及藝術科技亦是世界有名,然而本港的科研人才庫卻未能追上需求,影響了香港創科的整體發展。她認為政府應該推動人才培養工作,在政策上提供配合,與科研中心及企業做到三方合作,推動本地人才的培養。
荔景天主教中學過去亦多次獲得STEM 校外比賽獎項。電腦科主任廖萬昌老師,負責學校STEM教育,他今日帶同多位學生到場學習。他指出,人工智能的範圍十分廣泛,政府近年將人工智能滲入至初中的教學課程之中,可是仍未能全面擴展至整個學習內容,校方及老師都在努力推動中,他留意到今次主辦單位安排的教授陣容強勁,學生平日很少機會到科學園參觀,希望透過今天機會取經學習,為未來的教育作準備。
荔景天主教中學的五年級學生黃卓朗同學表示,對科研一直有興趣,學校所學內容處於基礎知識,今天隨老師到研究院學習及了解體驗,機械人及機械臂看似簡單,今天的體驗讓他明白,這些高科技項目背後,是由很多不同高技術互相結合及支援而成,並體會到國家最先進科技技術。
(點新聞記者馮沛賢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