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導祖
上期我們提到,投資界再想如以前一樣尋找互聯網領域新的獨角獸已經不易,大家期望經過大浪淘沙已經穩穩佔據行業主導地位的巨頭們在估值經歷一番洗禮後,可以找到新的發展之路重新崛起。但是,國內智能手機普及率和流量已經見頂,商業滲透率和橫向跨行業併購擴張均被劃出紅線,未來的增長之路不得不將眼光瞄向海外以及存量流量的深度價值挖掘。
互聯網巨頭的海外擴張領域主要還是分為精神消費(包括社區和遊戲)和電商兩大類。其中,隸屬於字節跳動的Tiktok無疑是精神消費界的翹楚,這款風行全球的短視頻社交軟件在2017年上線並於2018年合併musical.ly後就取得了勢如破竹的下載量,截至2021年9月全球月活躍用戶達到10億。但是這款能夠影響年輕人意識形態的產品在海外的發展也是一波三折,先後受到印度和巴基斯坦基於道德指控而在當地下架,而美國特朗普政府時期更是針對其進行極限施壓,打着國家安全的旗號要求關停或者出售。雖然最終涉險過關,但在目前的國際大環境下Tiktok未來的發展仍然充滿變數。
騰訊的微信在海外華人世界是通用的,該公司聚焦在遊戲領域的收購勇往直前,2011年收購了設計名動天下遊戲(英雄聯盟)的Riot Games, 奠定了在全球遊戲界的霸主地位,2015年又收購了歐洲的移動遊戲開發和發行公司Miniclip SA,使年下載量新增了15億,此後對Supercell(海島奇兵、部落衝突)、Grinding Gear Games(流放之路)、Sharkmob的收購更是接踵而至,不斷擴大國際遊戲版圖。今年以來,騰訊加快了收購海外尤其是歐洲遊戲公司的步伐,主要針對元宇宙領域,而且更多傾向採用全面收購模式,在此方針指導下包括法國最大的遊戲開發商Ubisoft Entertainment和FromSoftware等多家遊戲企業被納入旗下。目前騰訊已經投資超過800家境內外遊戲公司,最終目標是海外遊戲收入占遊戲總收入一半(目前為25%)。
阿里巴巴的海外擴張基於自有平台和收購展開,自有平台主要是阿里巴巴國際站(B2B平台)和速賣通(AliExpress,B2C平台),目前兩個平台覆蓋服務超過200個國家和地區,但相關收入僅佔阿里總收入只有7%,還有較大的擴展空間。收購主要面對亞洲地區,2016年收購了東南亞電商平台Lazada,2018年開始介入另一電商平台Daraz和現為印尼網約車巨頭的Gogo,同年收購了土耳其最大時尚電商平台Trendyol。阿里的收購效應無論在境內外都沒有騰訊顯著,收購Lazada第三年其市場地位就被Shopee超越。
總觀互聯網巨頭的橫向海外發展之路,要進入國際市場,必要對當地的人民、形成其社會歷史的宗教、文化以及因為地理和人文導致的行為消費習慣有深刻的理解,最好的方式就是本地化。譬如,我們在用着集各種功能於一身的微信時,對英文世界分布零散的社交軟件世界(包含Facebook、WhatsApp和Intragram等)感到不解,殊不知老外們就是喜歡簡單,於是,簡極操作動動手指刷一刷就可以的Tiktok成為了他們的最愛。
香港的互聯網精神世界目前還是英文軟件佔主導,包括Google、Twitter、Facebook、WhatsApp等。因為本身狹小市場不適用互聯網的規模經濟,因此香港本土的互聯網企業雖然很早就出現但均沒有形成氣候,只是帶來本世紀初一輪慘痛的泡沫破裂,目前本地研發使用率較高的產品主要有Openrice、高登及主要新聞網站等,其App生產多是外包,設計偏傳統老化。內地互聯網巨頭攜碾壓式優勢,近年來在金融領域大舉進入香港,除開辦虛擬銀行外,移動支付的滲透率也越來越高。特區政府提出了建設智慧城市的構想,為更多內地互聯網巨頭將業務延申到香港提供了機會,我們期待着纍贅硬幣的消失,期待着一部手機(隱含整合身份證明、交通卡、銀行卡、通訊卡等)走遍大灣區的實現。
更多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