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至今踏入第三個學年,學生徘徊線上線下學習模式,一方面適應學業功課,另方面心理健康亦面對挑戰。香港青年協會今日(29日)公布「中學生情緒及求助狀況」調查結果。在5160名受訪中學生中,逾四成六(46.5%)壓力指數屬偏高水平,兩成四(24.2%)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傾向,較疫情前上升近9%,情況值得關注。
調查顯示,近半受訪學生表示遇到壓力不願求助,有中學生壓力大至晚上獨自哭泣,亦有應屆DSE考生因學校追趕課程不斷補課令其學習意志消沉。青協認為學校應在復常路上留有喘息空間,多關注學生在課業以外的身心及社交需要。
香港青年協會副總幹事徐小曼表示,雖然疫情陰霾未消散,但大部分中學已逐步復常,包括恢復全日課及重新開放課後活動。然而,不少學生反映課程緊湊,功課繁重,學業壓力快速升溫。她認為,學生之間的學習和適應步伐存在差異,加上今學年的新老師比例增加,學校在復常路上宜留有喘息空間,多關注學生在課業以外的身心、社交和全人健康需要,加強經營校內關愛互助氛圍,提升學生歸屬感和幸福感。
相關報道: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