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浸會大學今日(12日)邀請世界知名圍棋職業九段棋手柯潔圍繞圍棋與人工智能作《棋裏乾坤:人工智能的勝與負》線上專題講座。講座中,柯潔和公眾了分享他與AlphaGo傳奇對弈的經歷,對圍棋行業發展的迷茫,及其對人工智能領域的思考與展望。
回憶起與AlphaGo的對局,柯潔談到:「當年在人工智能對戰李世石後,我本來認為『AlphaGo能贏李世石,但是贏不了我』,但是現在回想起來,其實是一個非常幼稚可笑的想法」。目睹着人工智能圍棋的進步,柯潔從不以為然,到震驚與茫然,到拚命地研究,直到現在的學習和模仿。
出生於1997年的棋手柯潔,11歲代表中國參加世界比賽,22歲奪得中國「棋聖」的頭銜,23歲成為世界大賽「八冠王」;馳騁賽場二十餘載,「圍棋天才」頭角崢嶸,盛氣淩人。即便人工智能正在圍棋領域異軍突起,在2015年前後,圍棋界仍然認為人工智能在10年甚至50年中無法戰勝人類,也不可能展現出與頂尖棋手匹配的實力。然而,自AlphaGo戰勝李世石起,人工智能的發展為圍棋帶來了顛覆性的變化。
「當時有一種恐懼的情緒,因為人工智能從無法戰勝普通職業選手,飛速進步到可以戰勝頂尖棋手」,柯潔在形容人工智能圍棋程式的發展時,直言不諱地表達了自己的忐忑與震驚。目睹了人工智能程式一次次擊敗身邊的頂級棋手,又切身體會了它的統治力,柯潔意識到人類棋手和人工智能的差距正快速拉開。
「摩爾定律」在人工智能圍棋程式上似乎同樣奏效,柯潔解釋道:幾個月時間內,人工智能程式的棋力便可成倍增長,現在的人工智能圍棋程式,如AlphaGoMaster,比起當年戰勝李世石的AlphaGoLee已經有「三到四個子的巨大差距」,如同職業初段棋手與九段棋手之間的差距。面對人工智能程式,柯潔的「三觀」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作為頂級棋手,在「一直以為是人類智力巔峰」的圍棋項目中,棋力早已不及人工智能程式。
近幾年,伴隨着人工智能不斷戰勝圍棋頂尖棋手,柯潔表示「沒有一個職業棋手不被AI影響」。由於人工智能的精湛棋力,職業棋手和圍棋愛好者們紛紛轉向跟人工智能學習下棋,這讓充滿神秘和智慧的圍棋的訓練,變得更為固化,甚至顛覆了幾百年來所傳承下來的圍棋定式與布局。柯潔認為,棋手們正在逐漸失去創造力。
職業五段棋手徐瑩也坦言,80、90年代的圍棋大師們風格各異,那時候的圍棋文化百花齊放。但在2016年韓國頂級圍棋棋手李世石九段以1:4的戰績不敵AlghaGo後,人們徹底打破了對於人工智能在圍棋中難以戰勝棋手的固有認知。近幾年,因為人工智能的演算法遠超個人思考能力,圍棋棋手們也開始陷入「內捲」,不斷去模仿人工智能的圍棋套路。當世界頂級棋手為了競技紛紛向人工智能學習,圍棋就會失去個性,失去明星,失去贊助商,這會對圍棋的商業價值產生不小的衝擊。
「有一種觀點說圍棋更青睞努力型棋手,而不是天賦型棋手。我現在覺得這句話也有些道理。」柯潔認為,現在對AI圍棋的學習是99%靠背,1%靠理解,未來圍棋棋手的實力會普遍更強,或許還會有超級棋手的出現。
面對人工智能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衝擊,柯潔認為只有不斷的學習知識,保持學習熱情,勇於接受新知識新事物,才能在技術衝擊的巨大洪流中站穩腳步,保持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他說,「未來十年,人工智能將對世界產生翻天覆地的影響,許多行業將被顛覆,同時會加速許多崗位的淘汰」。
(點新聞記者嚴璐瑤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