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關」後的首個工作日,曾經往返於深港兩地的工作人士,開啟了久違的跨境工作模式。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助理院長、小兒骨科主任杜啟峻教授就是其中一位。「我早上7:30從香港的家中出發,坐車到深圳灣口岸,過關後搭的士,大約8:30抵達醫院,全程都非常順利,感覺就像回到了三年前一樣。」1月10日,記者在醫院見到了在給患者看病的杜啟峻,恢復通關後,他不僅工作更加便捷,並且也終於能常回香港探望家人,甚至僅僅是一個周末都是非常好的。
杜啟峻告訴記者,他在上周得知確切的通關恢復時間後,就於1月6日周五晚提前返港與家人團聚,「我從來沒有見過我媽媽如此的開心,我也是真的太興奮興了。疫情三年,平均每年只能見到他們3次,每次返港還要處理很多工作,相聚的時間特別短。」因預約了1月9日北上內地的名額,他周六在香港檢測中心做了核酸,周日順利拿到了核酸檢測報告。
9日一大早,杜啟峻7:30從薄扶林的家裏出發,搭的士20多分鐘到了深圳灣口岸關口,用5-10分鐘就過關到了深圳,整個過程很順暢。一路上,他都不斷地拿着手機自拍,想記錄下這有紀念意義的時刻。在深圳灣口岸的士等候區,排隊人數並不多,杜啟峻很順利的坐上的士,於8:30抵達了港大深圳醫院。「疫情之前,主要是乘坐醫院的專車到深圳,用時差不多,真的太方便了。」
杜啟峻相信,恢復通關後,深港之間的往來將會更加頻密,醫學交流更加高效。「我對這個抱有非常大的期待,一方面香港醫生坐診更便利,能有更多時間為內地的患者看病、手術,提升服務水平;另一方面,香港的患者到內地看病也更方便,譬如在香港要做一個關節置換的手術,私立醫院價格貴,公立醫院則排隊超5年時間,因此有不少患者會選擇到內地找我們治療。」他說,自己就有不少患者,要等待回到港大深圳醫院做手術,後面幾個月的手術安排幾乎都已經排滿。
過去三年,疫情期間的通關不便,也改變了杜啟峻的工作和生活,因為長時間留在深圳,他對於深圳的認識增加了很多,也特別想將自己所了解的深圳介紹給家人。今年春節,杜啟峻計劃年三十返回香港與家人團聚,在此之前他有很多患者預約做手術,最快要到年初三,就會帶着家人北上深圳,停留幾日,帶他們去人才公園、南頭古城等地,看下深圳這幾年來的新變化。杜啟峻笑稱,自己要趕緊為家人們搶預約名額,相信今年春節也會有不少港人會來內地遊玩。
(點新聞記者郭若溪報道)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