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SEN兒童苦等支援錯過「黃金期」 民建聯冀增撥資源早介入

特殊教育需要兒童需苦等政府支援服務,民建聯冀早識別早介入。(點新聞記者李九歌攝)

對於有特殊需要的學前兒童,盡早識別、盡快安排早期介入服務將對他們日後融入主流教育有絕對的幫助,惟目前特殊需要幼兒在獲取服務時從輪候衞生署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的評估服務到安排康復服務,都需要「過關斬將」,有幼兒因此錯過治療「黃金期」。民建聯家庭事務委員會於1月10日至1月27日進行網上問卷調查,有效訪問350位特殊教育需要兒童的家長和家人,探討特殊教育需要兒童現況與困境,今日(13日)舉行記者會公布結果。民建聯家庭事務委員會主席、立法會議員顏汶羽,及民建聯家庭事務委員會副主席林心亷、委員會委員陳凱榮及林德成出席。

據悉,有研究指6歲前是SEN(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兒童的「黃金介入期」,越早識別及介入,治療效果越好。調查數據顯示,99.1%有SEN的小朋友能在6歲前獲得識別,當中73.4%在3歲前,25.7%在3至6歲前。受訪者當中,97.1%家長擔心小朋友錯過「黃金期」治療,反映家長對「黃金期」重視,希望越早識別越好。

現時衞生署轄下共有7所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為12歲以下懷疑或已確診有發展障礙或行為問題的兒童服務,再據個别兒童的需要制訂跟進計劃。調查顯示,最普遍的輪候時間為6-12個月(35.1%),其次為12-18個月 (27.1%),而逾18個月的更有13.1%。少於半年獲取服務的只有16%,情況不理想。

另一方面,兒童若申請社署資助的學前康復服務,就需要先到評估中心作評估與轉介。假若評估中心輪候時間太長,會延誤小朋友獲「識別」與「介入」的時機。據政府資料顯示,2020年僅約65%新症可在6個月内完成評估,遠低於署方制訂90%個案按時完成評估的目標。民建聯家庭事務委員會建議,局方為「評估中心」訂立輪候承諾,適當增加中心的人手及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縮短輪候評估時間。

此外,社署資助的學前康復服務主要包括到校學前康復服務、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幼稚園暨幼兒中心兼收計劃、特殊幼兒中心等。調查顯示,最普遍的輪候時間為6-12個月(31.8%),其次為6個月内(25.7%),12-18個月則有(22.3%),18個月或以上約兩成(18.6%)。民建聯家庭事務委員會表示,逾4成輪候時間以「年」計,服務的等候時間不合理。現時由獲識別至獲得復康服務,要經歷層層轉介、次次輪候,一般需時以年計,黃金介入期可能就此白白浪費。儘管過去政府曾提出學前康復服務「零輪候」的目標,但目標的實踐進度仍然緩慢,個別服務的輪候時間更長到「不可接受」。對此,委員會建議政府制訂落實學前康復服務「零輪候」目標及增撥更多資源。

問及照顧SEN小朋友面對的因難,最多受訪者(80.3%)認為是照顧上的困難,其他包括經濟上的因難(66%)、社會支援不足(65.1%)、服務輪候時間長(64%)。約一半(48.6%)受訪者認為社會存有歧視,另有30%表示不會求助。此外,問及照顧小朋友的焦慮與壓力,約七成(69.1%)受訪者指總是/經常感到焦慮與壓力超標,表示偶爾/很少則不足一成(8.6%),反映照顧SEN小朋友確實承受巨大壓力。特別是在疫情期間各類支援服務都暫停,課堂亦改為網課,有照顧者反映指,照顧壓力更大,個人情緒狀態容易變差,甚至出現抑鬱和焦慮的徵狀。民建聯家庭事務委員會建議,加強照顧者支援,可於全港18區設立「一站式」照顧者支援中心。

對於等候政府評估/資助服務期間應加強的支援,80.9%受訪者最注重兒童教育訓練,其次是在就讀的幼稚園獲得老師和專業人士支援(56.9%)、經濟援助(56.3%)、社區支援(47.7%)、一條龍支援平台(39.1%)、輔導諮詢服務(36.9%)、家長教育(36%)及托管照顧服務(32.3%)。

現時輪候學前康復服務期間可申請學習訓練津貼讓小朋友盡早接受服務,幫助他們的學習及發展,但部分項目需要資產入息審查。調查顯示,近九成(87.5%)受訪者贊成取消普通額學習訓練津貼的資產入息審查。

對於政府對SEN小朋友的支援工作,八成(81.7%)受訪者認為不足夠。至於就讀學校的支援情況則較為理想,認為不足夠的有五成五(55.4%),認為足夠的則有四成五(44.6%)。委員會建議,加強幼稚園支援,將社署「幼稚園/幼稚園暨幼兒中心第一層支援服務試驗計劃」恒常化,以此為有需要兒童及早提供介入服務。

(點新聞記者李九歌報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SEN兒童苦等支援錯過「黃金期」 民建聯冀增撥資源早介入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