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預算案|三年零收入 旅業盼推復業基金

有旅遊巴公司負責人指出,疫情3年,單是旗下車隊的停泊、維修、保養、保險等費用已高達1.8億元,加上其他成本,虧損合共近4億元。(中新社資料圖片)

文化及體育旅遊局局長楊潤雄日前為《大公報》撰文透露,政府將於本周三公布的財政預算案,會充分考慮推動經濟發展包括旅遊業的措施。旅遊業人士紛紛表示,希望預算案推出旅遊業復業基金,幫助跨過三年疫情冰河時期的旅遊業界,能夠順利復業。

有在第五波疫情前夕、「重槌」投資2800萬元維修旗下車隊的直通巴士公司負責人慨嘆,當日通關夢碎,如今兩地恢復通關了,但是「哪有那麼多2800萬能掉下去?」旅遊業未全面穩定,員工人手也是大難題,需政府資助幫忙。有立法會議員表示,復業基金對扶助旅遊業在疫後重新出發,尤其重要。

三年零收入 虧損達四億

「該借的借完,該燒的燒完,政府不支援,很難撐下去。」永東直巴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蔡順基昨日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疫情期間旅遊業零生意,該公司旗下的230輛巴士、170輛自駕遊七人車停駛,逾百輛跨境巴士被送到在葵涌的「巴士墳場」,其餘的閒置在其他停車場或停泊在內地。三年間,光是停泊、維修、保養、保險等費用就高達1.8億元,算上基本營運成本、舖租等,虧損合共近4億元。

2021年年尾,新冠疫情持續清零,當時傳聞聖誕節通關。蔡順基說,當時將旗下80輛巴士送去維修,連同牌費、保險、驗車等,共花了2800萬元,不料第五波疫情爆發,一切泡湯。如今全面通關,業界要重新出發,他慨嘆有心無力。

「哪有那麼多2800萬能掉下去?」蔡順基說,巴士閒置多年日曬雨淋,車身內外都有很多問題,維修費隨時是天文數字。舉例一輛問題不算嚴重的巴士,更換6條車胎就要18000元,汽車氣袋又是一萬多元,算上空調消毒、換機油等,前後6萬元是走不掉的。若是波箱、發動機有損壞,維修費要20萬元。公司車隊有230輛巴士,平均每輛維修需8萬至9萬元,才能重新使用。

車維修好了,就能做生意?「你估自動駕駛咩?」蔡順基說,全面通關後,公司已立刻維修80輛巴士,但至今只有40名司機,就算全數出動,仍有半數巴士無人駕駛,主要因為交通運輸從業員老齡化情況嚴重,一批司機在疫後已變成超齡;若要吸引新人入行、舊司機回巢,涉及一大筆金額,「有生意邊個唔想做?問題係搵食工具無錢整,人手又無錢請,好多公司面臨這局面。」

蔡順基希望,政府能夠為行業提供復業基金,建議為每間公司提供10萬元流動資金資助,每輛巴士提供6萬元維修資助。

最先受影響 復甦卻最慢

「疫下最先受影響的是旅遊業,復甦起步最慢的又是旅遊業。」香港旅遊業議會主席徐王美倫向記者表示,早前向行政長官李家超反映業界困境,包括營運資金、人力資源缺乏等。她建議政府向旅行社提供按公司規模計算的資助,在聘請人手方面,希望旅行社每聘請一名新員工,可獲資助至少5000元薪金補貼,為期六個月,助業界渡過難關。

「業界都沒有錢了。」香港入境團旅行社協會主席謝淦延告訴記者,「三年來,資金都用得七七八八」,復業初期在維修旅遊巴、聘請職員、更換辦公室等,均需資金周轉,復辦旅行團等收入需至少三、四個月方可收到。他以自家旅行社為例子,疫情前有三、四十名員工,現只有約10人維持公司運作,「10個人如何做40人的工作?唯有慢慢做,規模變大需要一些時間。」

謝淦廷稱,員工薪金是支出之一,旅遊業未完全恢復的情況下,未敢大規模招聘,小規模旅行社每月營運資金也至少40萬元,慨嘆現時是入不敷支。他說旅遊業現時猶如剛從深切治療部康復的病人,「剛離開深切治療部,就不可能馬上會跑,都要給一點粥水。」他期望政府提供資助,助旅業重新啟動。

議員:政府不能只做宣傳

立法會議員林琳認為,設立旅遊業復業基金是急不容緩,旅遊業冰封三年,通關後難以立刻投放足夠資本復業,「不是只推『你好,香港』宣傳就得,否則旅客來到香港,過夜團不夠導遊,旅遊巴又不夠班次。」她說有旅行社高層將私人物業做按揭,籌錢支撐公司運作,終於通關,但仍要繼續等。除了復業基金,林琳建議政府為旅遊巴業界,提供每輛巴士8萬至10萬元的維修補貼。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本月初曾表示,政府會小心處理旅遊業界提出設立復業基金的建議,既要視乎實際情況,也要考慮此舉對香港財政以至整體情況的影響。

業界冀延長「旅行社鼓勵計劃」

政府聯同香港旅遊發展局、香港旅遊業議會於2019年推出的「旅行社鼓勵計劃」,申請期限將於下月底屆滿,旅議會主席徐王美倫昨日向《大公報》表示,該計劃推出不久便爆發新冠疫情,很少旅行社受惠,業界期望再次延長計劃,讓旅遊業在全面復甦過程中,透過不同方法吸引更多旅客訪港。

旅議會:疫下旅業難受惠

在「旅行社鼓勵計劃」下,政府按旅行社接待的入境或出境過夜旅客人數,向旅行社提供現金鼓勵,接待每名旅客可獲資助100至120元,每家旅行社可獲現金鼓勵所涉合資格旅客數目上限為1000個。

徐王美倫說,疫情下,「(市民)又不能出去,(旅客)又不能入境,的確很少旅行社可以受惠。」她稱一些規模較大的旅行社,在疫情初期的限額已爆滿,「大社的旅行團很快就有1000個客人」,惟細規模旅行社未能完全受惠,部分只領取數百名額資助。她建議政府推出新一輪資助計劃,幫助業界積極籌備招待旅客。

香港入境團旅行社協會主席謝淦延向《大公報》稱,旅遊業重新復業,需要至少八個月至一年時間,他建議政府透過不同計劃資助旅遊業界,包括「旅行社鼓勵計劃」,並可按照公司規模及條件而優化條款。

旅議會倡拓灣區「一程多站」旅遊

就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為《大公報》撰文表示,長遠推動香港旅遊業發展的方向,包括對接國家旅遊業,香港旅遊業議會主席徐王美倫昨日向《大公報》表示,過去「香港+澳門」的「一程多站」旅遊組合較為常見,她期望本港旅行社推出更多「一程多站」的行程元素,包括擴至大灣區「9+2」其他城市。

楊潤雄在撰文表示,國家規劃文件明確指出香港於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和旅遊發展的重要角色,同時明確支持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國際城市旅遊樞紐以及「一程多站」示範核心區。他稱在將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世界級休閒灣區的項目中,香港亦會擔任重要角色。

善用基建優勢推不同組合

就對接國家旅遊業、推動「一程多站」旅遊產品,徐王美倫舉例指出,「香港+澳門+珠海」是一個不錯的組合,澳門鄰近珠海,完結港澳行程後,旅客可在珠海留一晚上,旅行社推出不同地方行程,使入境旅客停留時更長,增加旅客出行體驗。

隨着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已經開通,出行交通更便捷,包括「香港+澳門」、「香港+珠海」、「香港+廣州」、「香港+肇慶」等可推出不同的旅遊產品組合。徐王美倫稱,自港珠澳大橋開通不久就遇上疫情,大部分東南亞旅客未曾體驗大橋的便捷,隨着本港旅遊業漸趨穩定,可以多推出港珠澳、大灣區等「一程多站」旅程出來,據她了解,部分旅行社已在積極籌備。

丘應樺:有信心下半年經濟會復甦

政府本月初啟動「你好,香港」計劃,下月向全球旅客送出50萬張機票。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昨日表示,該計劃有效吸引更多人來港消費、商談生意,從而帶動整體香港經濟,他有信心本港經濟於下半年會進一步復甦。

「沙特阿美」將派團來港考察

行政長官李家超早前率領香港特區代表團訪問中東,隨團的丘應樺稱,沙特石油企業「沙特阿美」對香港的潛力非常感興趣,透露將會盡快派團來港考察,有關部門會與「沙特阿美」緊密接觸。

丘應樺昨日出席一個電台節目時表示,日前外出參加宴會時,香港道路堵車,「堵車代表什麼?堵車未必是壞事,堵車代表香港經濟已經在動。」他又稱,通關後看見有旅行團訪港,飛機票位頗為緊張,當航空公司航班一步步恢復,即需求增加,加上早前50萬張機票吸引旅客,期望逐步吸引消閒及商務旅客重返香港,以帶動零售及飲食業等。

丘應樺上周跟隨特首的中東團出訪,他形容是次行程是「友誼及開創之旅」,期望雙方探討更多方面的合作。他又稱,感受到沙特發展日新月異,了解到其注重創新科技、物流、金融與教育;沙特阿拉伯着重經濟發展多元化,與香港發展路向非常符合。

他透露,沙特國營石油公司(沙特阿美)有興趣來港投資,會盡快組團來港考察。本港正招攬過百間龍頭企業來港落戶,他形容進度樂觀。而迪拜亦表示會在港成立迪拜商會,並積極探討大灣區發展機遇以求合作。

(來源:大公報 記者:伍軒沛、鍾佩欣)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預算案|三年零收入 旅業盼推復業基金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