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多圖)故宮館新展|千載騎射金器 輾轉亮相香江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特別展覽「金彰華彩」今日展出。(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木又攝)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自開幕以來舉辦過多場展覽,先後展出來自北京故宮博物院的珍貴展品、列支敦士登王室收藏等。今日(22日)起至9月25日則舉辦首個以香港故宮館自家館藏為主的特別展覽「金彰華彩——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與夢蝶軒藏古代金器」,共展出220套橫跨過去3000多年歷史的中國古代金器,當中包括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1號藏品——雙龍戲珠樑冠,以及多件貴族馬車飾品都是首次亮相。其中騎射武士形飾牌更是收藏家盧茵茵的心頭好,她幾經輾轉,終於從外國人手中購回,讓文物返回中國國土,並無私捐予香港故宮館展出。

今次特別展覽的大部分展品是夢蝶軒主人盧茵茵與朱偉基捐贈予香港故宮館的館藏,其他展品亦是夢蝶軒借展。

展品可追溯至前15世紀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副研究員黃煒均表示,這是香港近年來最大型的金器展覽,展品主要來自北方草原、中原和青藏高原的中國古代金器,大部分展品更是首次展出。

展覽按主題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新風:草原與早期中國」,探討草原與中原地區的互動交流,展出珍品包括匈奴貴族所使用的金冠;第二部分是「互鑑:吐蕃與唐」,聚焦唐朝與吐蕃王朝期間,金器在兩個王朝密切交流中扮演的角色,展品包括吐蕃貴族所使用、帶中原紋飾的幡飾,以及唐代公主所佩戴、工藝上借鑑中西亞飾物的嵌寶冠飾;第三部分是「融和:遼宋至明」,呈現古代中國金器製作輝煌時期的成就,展示遼宋至明代黃金製品呈現的本土化和民族交融特色。

雙龍戲珠樑冠 存在於明朝(公元1368至1644年),背面雙龍的頸部和火珠以彈簧連接冠體,行步即顫,可能是帝王的飾物。

黃煒均介紹,今次重點展品之一,為在第一部分展出的「鼻飲或臂釧」,是約為公元前18至公元前15世紀的金器,在夢蝶軒捐贈金器中年代最早;另一亮點是做工精緻、稀有、具代表性,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第一件入藏的文物——雙龍戲珠樑冠。

武士形飾牌屢經易手終返港

至於另一件令人矚目的展品,是一件名為「騎射武士形飾牌」的展品,它是捐贈者夢蝶軒主人盧茵茵的心頭好,背後有一段小故事。盧茵茵與丈夫朱偉基早年在香港古董商的店舖內發現該文物,兩人當時便認為是「好靚」的飾物,可以表現騎士的神態及背後的文化,他們即場決定購買,誰知古董商表示已經被美國一名古董商快人一步落訂購買。

盧茵茵與丈夫對此物朝思暮想、念念不忘了差不多三年,誰知他們在香港一個國際古董展上再次與它相遇,兩人毫不猶豫立刻購買。據朱偉基了解,該文物遇到他們前易手三四次,最終還是回到香港,他認為是一種緣分。

盧茵茵表示,該文物雖然是自己的心頭好,但仍然堅決捐贈予香港故宮館讓大眾欣賞。她表示,對於能舉辦展覽感到高興,期望與觀眾及世界分享這批金器展品,也利用這批文物進行學術研究,亦希望香港故宮館透過展品能與世界各地進行更頻繁的交流,對外說好香港故事。

展覽展出220套橫跨過去3,000多年歷史的中國古代金器,大部分是首次展出。(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木又攝)

展覽精選珍品

鼻飲或臂釧,存在於公元前18至公元前15世紀,擁有三千多年歷史。
動物紋冠,存在於公元前4至公元前3世紀,可能屬於匈奴貴族,冠體飾淺浮雕動物紋,頂部呈現虎鹿搏鬥的情景。
騎射武士形飾牌,存在於吐蕃(公元7至9世紀),駿馬四肢呈水平狀的姿態和騎士髮辮向後飄動的特徵,可追溯至西亞薩珊王朝金銀器上的帝王狩獵圖像。
鳳及鴛鴦銜花枝形冠飾,存在於唐朝(公元618至907年),是唐代女性貴族頭飾的一部分,工匠吸納外來裝飾技法在金框中包鑲多種彩色貴重材質,更添雍容華貴之風。

展覽詳情

●展期:今日起至9月25日

●展廳:9號展廳

●展覽內容:「新風:草原與早期中國」、「互鑑:吐蕃與唐」及「融和:遼宋至明」

●門票票價:成人門票120港元,特惠門票60港元

●購票方法:在西九文化區網上購票平台和票務夥伴平台購買或預訂門票

(來源:香港文匯報 記者:張弦)

更多閱讀:

香港故宮明起展逾200金器 館長:研售即場票

(多圖)跨越3000年歷史 大型古代中國金飾展2·22亮相香港故宮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多圖)故宮館新展|千載騎射金器 輾轉亮相香江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