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港媒灣區行|傳媒人點讚北上港青敢創新

金剛迷你倉聯合創始人、香港青年古偉龍。(香港文匯報記者盧靜怡攝)

圍繞「聚焦新發展 激發新動能」的主題,香港傳媒高層人士大灣區參訪團23日起開啟為期三天的廣東考察之行。在首站廣州的考察中,已經進駐100家港澳企業的廣州市天河區港澳青年之家總部創業基地給參訪團留下最深刻印象。不少參訪團成員表示,「雖然香港也有類似的創業基地,但氛圍遠遠不及這邊活躍,這裏年輕人的想法很多、很新鮮」。得知這裏已經幫助超過400家港澳企業落戶灣區內地城市,很多參訪團成員紛紛為這些勇於求新求變的港青們點讚,希望更多有志青年能積極融入大灣區建設,發揮自身所長,實現人生價值。

23日,參訪團先後走訪了廣州市城市規劃展覽中心、廣州市天河區港澳青年之家等地。

天河區港澳青年之家布置簡潔明快,透明玻璃間隔出一個個辦公區,從咖啡廳、會議室到頭腦風暴室、冥想室等,一應俱全。參訪團在寫有「彌敦道」等頗具港澳特色的標識牌指引下,走進一個個港澳青年的辦公空間,仔細了解在此落地的香港創業項目。

讚港青項目接地氣

參訪團成員、《AM730》社長盧覺麟說: 「雖然香港也有類似的創業基地,但氛圍遠遠不及這邊活躍,這裏年輕人的想法很多很新鮮,他們很放心大膽嘗試。」駐足在玻璃間隔外,看到裏面一個個員工都在忙碌工作,盧覺麟忍不住拍了一張照片,記錄一下港澳青年在大灣區內地創業的身影。在他看來,這裏創業氛圍火熱,港青創業項目涉及領域亦十分豐富,當中有不少非常接地氣的項目,比如迷你倉、智能藥櫃等,打破了以往人們對年輕人創業領域的局限印象。

天河區港澳青年之家總部創業基地總經理陳賢翰介紹,成立5年來,天河區港澳青年之家已成為一個服務港澳青年的知名品牌,累計發展港澳青年會員近1,000人,培育40多名青創典型,幫助479家港澳青年創辦的企業落戶廣州,其中億元估值企業10個,服務接待港澳青年超1萬人次。

23日,香港傳媒高層人士大灣區參訪團來到廣州市天河區港澳青年之家總部創業基地參觀考察。(大公文匯記者黃洋港攝)

聽港團隊分享經驗

當天的參觀行程中,要以金剛迷你倉項目最受關注。迷你倉是內地首批採用互聯網技術的一種自助倉儲服務,香港創業團隊、金剛迷你倉聯合創始人古偉龍介紹,他和朋友合作創業,短短幾年時間,金剛迷你倉在香港、廣州、深圳等城市開設了75家門店,幾乎遍布各個區域,公司最新估值已經過億元。

「很多年輕人在香港時都沒有想過自己有創業念頭的,但來到內地就會忍不住躍躍欲試。這不單是因為內地創業氛圍比香港濃厚,關鍵是內地創業成本低、試錯機會多。」古偉龍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以我們為例,金剛迷你倉在內地的租金只有香港的三分之二或二分之一左右,但我們在內地迷你倉布局的地點是類似香港中環、金鐘的繁華地段,香港的迷你倉則多集中在工業大廈。如果兩地在類似地段對比租金成本,差距可想而知。」古偉龍認為,香港青年可多到大灣區內地城市考察,尋找適合自己的發展空間。

大灣區內地城市創業氛圍濃厚,讓參訪團不少團員印象深刻。參訪團成員、香港中國通訊社總編輯黃少華在復常通關後首次到訪大灣區內地城市,感覺非常新鮮:「只有實地體驗,才能感受到大灣區的發展速度,感受到這裏火熱的創業氛圍。」

據悉,此次香港傳媒高層人士大灣區參訪團規格高,由香港中聯辦組織,本港18家主流媒體高層參加。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董事長、總編輯兼大公報社長、文匯報社長李大宏擔任團長,《南華早報》總編輯譚衛兒擔任副團長。香港中聯辦副主任盧新寧擔任顧問。

參訪團將圍繞「聚焦新發展 激發新動能」的主題,先後考察廣州、深圳、東莞三座大灣區內地城市。當地官方均予以高規格接待,並深入介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最新情況。參訪團還將與各界人士作深入交流,親身感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跳動脈搏,充分發掘在廣東高質量發展中的香港新機遇,進一步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務實合作,攜手講好粵港澳大灣區故事。

行家有感|參訪團成員、《AM730》社長盧覺麟

參觀過程中看到一個個辦公室內的員工都在忙碌工作,感覺項目業務都頗有進展。這裏的裝修風格也很有型,比如有咖啡廳、直播間,為這群港青一起工作提供共享空間,讓來這裏創業的年輕人可以隨時碰頭聊聊天,這樣擦出來的火花遠比單打獨鬥強。

港澳創業青年的辦公空間。(大公文匯記者黃洋港攝)

廣東近年扶持港青創業政策

1. 一次性創業資助:港澳青年創辦的初創企業(擔任法定代表人或經營者)登記註冊滿6個月、處於正常經營狀態,且該港澳青年符合相關情形之一的,可申請一次性創業資助,補貼標準為每人10,000元。

2. 創業租金補貼:港澳青年創辦的初創企業(擔任法定代表人或經營者)處於正常經營狀態,租賃場地用於經營,且該港澳青年符合相關情形之一的,可申請創業租金補貼,補貼標準為每年最高6,000元,最長不超過3年。

3. 初創企業經營者能力提升培訓資助:自主創業的港澳青年參加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組織開展的初創企業經營者能力提升培訓,可按每人10,000元標準給予資助。具體條件、程序等按照省現行有關規定執行。

4. 優秀創業項目資助:對經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評定為省級優秀創業項目的港澳青年創業項目,給予優秀創業項目資助。補助標準為5萬至50萬元。具體條件、程序等按照省現行有關規定執行。

5. 創業擔保貸款:在大灣區內自主創業且自籌資金不足的港澳青年,可申請創業擔保貸款。其中,個人創業擔保貸款額度最高不超過50萬元;合夥經營或創辦企業的可按每人最高30萬元、貸款總額最高300萬元實行「綑綁性」貸款;小微企業貸款額度最高不超過500萬元。

來源:《支持港澳青年在粵港澳大灣區就業創業的實施細則》

不少參訪團成員對「國潮」文創產品感興趣,駐足拍照。(香港文匯報記者盧靜怡攝)

花絮|基地優惠多 港「老青」心動:歡迎60+進駐嗎?

走進廣州市天河區港澳青年之家 ,港媒高層參訪團首先參觀琳琅滿目的港澳創業團隊原創產品。其中一個用金線繡着鳳凰圖案的紅皮手袋,引來參訪團成員拍照留影。

「這是一個『內地非遺文化+港澳本土文化』項目的作品。」天河區港澳青年之家總部創業基地總經理陳賢翰介紹說。

邊走邊參觀過程中,多個港澳青創項目成功吸引參訪團成員的注意,他們仔細詢問進駐條件。工作人員都細心作答:「月租金大概2,000多元,這裏還有專門團隊幫助初創企業處理稅務等問題,及時傳達最新的港澳青創政策。」有傳媒高層聽後「心動」了:「請問歡迎60歲以上的香港老青年進駐嗎?」話音剛落,引來現場一片歡笑聲。

看到進駐港澳團隊的創業項目涵蓋多個領域,其中一些創意點子已經成功落地,比如由香港丈夫和廣州妻子所組成的網紅組合「港夫廣妻」已頗具知名度。有參訪團成員打趣地說:「看來無論多瘋狂的創業狂想,在這裏都能獲得鼓勵和支持呢!」

參訪團在廣州市城市規劃展覽中心參觀(香港文匯報記者盧靜怡攝)

穗騎樓石板街喚起集體回憶 參訪團成員:粵港文化同源故事多

充滿懷舊氣息的騎樓街、與港式街道遙相呼應的石板街、中西風格結合的老建築……在首個站點廣州市城市規劃展覽中心參觀時,香港傳媒高層人士大灣區參訪團成員紛紛拿起手機拍攝,記錄一下這些喚起灣區人共同文化記憶的建築模型。透過「沉浸式」4D影院、廣州版「清明上河圖」、6D「穿越」短片、VR體驗等形式,參訪團成員立體而生動地了解到廣州城市建設發展的脈絡和足跡。

走進廣州城市規劃展覽中心,參訪團成員首先被《廣州·生長的天際線》影片所吸引。作為規劃國土綜合展示、城市文化展示的平台,觀眾在這裏可零距離感受廣州的城市格局和未來發展藍圖。

參訪團成員仔細觀看展板、視頻、互動演示、城市沙盤,不時詢問交流。看到廣州騎樓、石板街等特色建築介紹時,成員饒有興致地討論起來。有成員表示,廣州騎樓街令他聯想到九龍也有一小段騎樓街,因此感到分外親切。參訪團成員、香港中國通訊社總編輯黃少華認為,廣州在城市規劃上有很多值得香港借鑒的地方,譬如當地騎樓建築文化保護得很好,可以看出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同源的傳統。他又指,廣州在融入大灣區建設方面提出了很多創新舉措,值得香港傳媒大力報道,「此行多了解、多學習是最重要的。」

香港規劃標準 擬在南沙落地

廣州城市規劃展覽中心工作人員介紹,廣州致力於推進數字化、綠色化、國際化轉型,明確新發展階段廣州目標定位和長遠發展戰略,通過強化重點功能片區規劃,深化廣州與大灣區其他地方的互聯互通和融合發展。

此外,廣州南沙正規劃建設港式國際化社區,探索讓香港規劃標準在南沙落地,計劃引入開發建設經驗豐富的香港企業參與項目實施建設。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從容積率、建築限高、建築密度、綠地率等方面進行了優化創新。「南沙土地+香港經驗」的港式社區將在「設計—規劃—管理—開發」4個方面實現創新,建成「港人熟悉、國際一流」的城市空間。

香港行家與內地記者在一起採訪的熱鬧場面(香港文匯報記者盧靜怡攝)

記者手記|灣區成新聞「富礦」行家北上收穫豐

23日,香港傳媒高層人士大灣區參訪團展開在廣州的考察行程,20多名隨團記者也馬不停蹄地跟着一起走訪參觀。在多個採訪現場,來自大灣區各地的媒體記者濟濟一堂,攝影攝像設備擺得密密匝匝,咔咔嚓嚓的快門聲此起彼伏,暌違多年的熱鬧繁忙傳媒工作場面重現眼前。

香港文匯報記者與行家交流得知,復常通關以來,尤其是廣東高質量發展大會召開之後,灣區內部人員交流、項目合作呈不斷升溫狀態。短短一個多月時間,不少港媒同行已經多次到大灣區內地城市走訪,有的是挖掘自有選題,也有的是跟團考察,親身體驗了廣深港高鐵的快速便捷,也目睹了廣州港式學校的建設新貌,他們中不少人對大灣區內地城市的地標建築、粵港合作項目已經如數家珍、瞭然於心。

灣區融通打造的「一小時生活圈」,尤其讓媒體行家印象深刻。有行家計過數,從深圳前海乘坐高鐵回港上班,用時比從香港家中出發返工還要短。而大灣區內地蘊含的新聞富礦,也對媒體行家產生了莫大的吸引力。部分行家提及,希望所服務的港媒機構能在大灣區內地城市設立駐點,方便他們在此深入採訪,寫出更多有價值的好新聞。

(來源:香港文匯報 記者:盧靜怡)

更多閱讀:

港媒高層團珠江夜遊 冀穗港合作推動夜景特色旅遊

港媒高層團走進港澳青年之家 讚港青北上創業成效顯著

記者手記|港媒高層團訪粵遇李家超 大灣區成新聞富礦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港媒灣區行|傳媒人點讚北上港青敢創新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